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史海钩沉:吉林市有个保存完好的王百川大院,如今成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2024-07-15 18:35 来源:别得网 点击:

史海钩沉:吉林市有个保存完好的王百川大院,如今成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说起四合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北京城象征着家族气息的独门院宅。而我们今天说的,是吉林省唯一保存完好的民国年间的四合院——王百川大院。

王百川大院建在吉林市北山脚下,从整体外观到炕灶门窗都极富满族风俗特色。据《吉林市志•建筑志》记载,王百川大院,门房面临德胜路,高出地面约半米,用条石铺成的便道直通大门,可供车辆进入。甬路两边砌花岗岩石条,每条长2米,重约400公斤。月台前有金鱼缸,并有绿植花木种植其间。青砖青瓦、磨砖对缝,腰墙砖雕,红漆明柱以及梁柱之间的透雕燕尾与彩绘,都十分考究。

王百川大院从大门口到正房之间为层层递进,正房为最高,整个院落成上坡式的倾斜方向,两侧外厢房比内厢房稍窄,并无前廊。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长幼尊卑分得非常清楚,正如眼前的老宅,整个框架呈向上的倾斜状,说明主人王百川在居所的位置是最高的。

王百川,又名王富海,1876年生于奉天(沈阳)。在钱庄当学徒工。他聪明伶俐,刻苦勤练,精通金银币鉴定。后期到锦州支行任职,颇受经理信任。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该银行经理撤退时,将现金及动产囊括而走,将房地产低价售给了王百川。

王百川廉价购得,转手高价出售,这一笔意外的横财,让他摇身一变成为当时有名的大财主。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都去找他借过钱。

王百川大院的修始还有一段故事。话说“九一八”事变前,王百川在任吉林永衡官银号(省银行)帮办经理时,当时的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用五姨太的名义就在该银号及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等处存了50万银元。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张作相在天津生活遇到困难,他发电报跟伪满吉林军政长官熙洽斡旋提取这50万银元。熙洽就将此事委托给了王百川,但王百川将吉林永衡官银号的存款提出之后,据为己有,开始兴建王百川宅院。两年后,这才有了今日的王百川大院遗址。

据相关文史中记载,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百川在吉长两市就已经有房产3000余间,良田2000多顷,堪称吉林首富。

作为吉林巨商,王百川为吉林市的建设做出过贡献。1940年,他捐出巨款修建吉林市松花江第一座公路桥——吉林大桥,以方便百姓的出行。到现在提起吉林大桥,人们都忘不了当年的吉林巨商王百川。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政府在吉林市成立了“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王百川大院被征用。解放后,王百川大院曾变成多户人家的大杂院。后期,被吉林市政府收回。

如今这座老宅,满载着历史故事,带着曾经的满族风俗文化和民国旧事呈现在我们眼前。翻建修复后的王百川大院也有了新的身份——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 李侠

编辑:吴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