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过敏原检测不上当

2024-12-05 20:20 来源:别得网 点击:

过敏原检测不上当


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人生几十年难免会和它打交道。你看:

婴儿:食物过敏、湿疹…

儿童:过敏性鼻炎…

成人:哮喘…

这些疾病都是过敏的常见表现形式,它们循序出现的现象医学界戏称为“过敏进行曲”(allergic march)。

过敏原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此类检查在国内可谓乱象丛生。本文总结一下我见到的各种坑,读完你就不上当。

哪些方法没卵用?

“生物共振仪”是最应该被点名批评的产品,它声称自己不抽血、不扎针,一次检查就能测出几百种过敏原,还能边测边治。

可惜,真实情况却是差强人意。比如,这种仪器可重复性很差——现在做一次,半小时再做一次,前后结果可以非常不一致。

治疗就更是扯蛋,不少患者轻信自己治好了,“放心大胆”地停止抗过敏治疗,结果病情反复。

自从《过敏性鼻炎》系列讲座开办以来,有不少咨询者提交的病历中就有生物共振仪检测报告。出具报告的单位既有莆田系,也有某些公立医院。

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生物共振仪有效,如果你的主诊医生建议你做这种检测或治疗,那还是尽快更换医生为妙——ta要么医风不正,要么医术不精。

经典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常用的是皮肤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另外还有一类叫“激发试验”的方法,由于其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除了科研或疑难诊断需要,一般很难碰到。

因此,如果你需要做过敏原检测,但是检测方法又不是皮肤试验或者特异性IgE检测,那就要另请可靠的医生提供独立意见了。

阳性就是真过敏?

医学是概率科学,没有100%可靠的检查,皮肤试验、特异性IgE检测也如此。

所以,皮试或验血阳性,只能说那个东西是可疑过敏原。

一定要将报告和发作史结合在一起分析。举个例子,我一位好基友的亲戚,他们夫妇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这位小朋友饱受食物过敏之苦,家长就带他去做了皮试,结果提示『米、麦、玉米、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奶、牛肉统统阳性』。当地的医生直接根据皮试结果让家长执行“史上最严的饮食控制”。

小朋友倒还真不再出现食物过敏,可是生长发育就…

详细问完病史之后,我发现小朋友仅仅是在吃牛肉的时候会出现皮疹(急性荨麻疹),用点抗组胺药很快就好。而进食米、面、玉米等其他食物时,屁事也没有。于是,我建议除牛肉以外的食物统统开禁。

当然,家长是不放心的——发作了怎么办?!为了治疗家长的“心病”,还得多说几句:

1.小朋友的发作形式是急性荨麻疹,对药物治疗反应很好,就算发作处理起来也不难。

2.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这些是可以想象到的最严重的食物过敏。报告,只要开禁的时候密切观察,备好抢救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一般都不会有大碍。

正如最初预料,米饭、面制品、玉米、鸡肉、鸡蛋、鸭肉、鹅肉、猪肉、牛奶都没事,仅仅牛肉不行。

从此,小朋友又过上能吃能喝的幸福生活。

哪些过敏不用测?

复习一下《过敏性鼻炎》系列讲座的第1课,我们知道过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只是众多机制之一。还有不少过敏我们并不清楚它的原理,更不知道如何检测这类反应的过敏原。

仍然以食物过敏为例,有相当部分的食物过敏就不是IgE介导的,皮肤试验、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通常无法确定过敏原。

所以,不是每一种过敏性疾病都要做过敏原检测。

强插一个问题:上面介绍的那位食物过敏的小男孩,他最可能是哪种类型的变态反应?

答案:IgE介导的。

我特地花笔墨描写那位小朋友的表现形式(急性荨麻疹、抗组胺药有特效),你当是白写啊?老司机一看就知道我想说这是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果然心机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