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六周暴行实录:大屠杀元凶朝香宫鸠彦

2025-03-28 04:13 来源:别得网 点击:

南京大屠杀六周暴行实录:大屠杀元凶朝香宫鸠彦

前言

在上篇文章《南京大屠杀六周暴行实录:日军进军南京途中的种种血腥暴行》中肥猫为大家讲述了日军攻打南京城的作战计划以及在进军途中所犯下的滔天血案,本期文章我们将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头号元凶朝香宫鸠彦

朝香宫鸠彦其人

朝香宫鸠彦

朝香宫鸠彦是昭和天皇的叔父,被明治天皇赐予其朝香宫的宫号,他是伏见宫邦家亲王之孙、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既是日本皇族,又是日本陆军大将,更是南京大屠杀血案的头号元凶。

朝香宫鸠彦接掌兵权

1937年12月,日本上海派遣军兵分三路向南京发,7日,当日军先头部队逼近南京城时,正在苏州战地指挥部坐镇的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病情加重,他的慢性肺结核病再次复发,已经无力指挥日军下一步的行动。

而巧合的是,在松井石根发病前五天,昭和天皇派遣了他的叔父,日本皇室陆军大将朝香宫鸠彦前往中国南京日军前线,接替松井石根出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一职,指挥日军围攻南京。

松井石根病得恰是时候,朝香宫鸠彦抵达南京前线之后顺利接管了军队指挥权,南京周围的所有日军都归其统辖,加之其皇室成员的身份,朝香宫手中的权力超过了日军南京前线的所有将领。

另外,由于朝香宫曾经与日军另外两路指挥官中岛今朝吾和柳川平助共事过三年,因此他与他们的关系比与松井石根的关系要亲密得多,指挥起来也非常顺手。

昭和天皇为何要在这一关键时刻选择朝香宫来接任这一要职呢?

外界的推测是昭和天皇为了考验朝香宫的忠诚心。

在1936年2月发生的日本皇室兵变事件中,朝香宫在某个政治议题上站在了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一边,反对昭和天皇。介于此,昭和天皇将对自己不太友好的朝香宫鸠彦提溜出来,派遣其担任南京地区日军统帅,显然是要给朝香宫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正是这一人事变动,对成千上万中国人的性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松井石根的命令

日军进攻南京

当时日本军队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细节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了,只能从战后战犯审判中得到的供词里推测一二了,如果战后松井石根、谷寿夫等人的证词可信的话,那么当时的情况大致如下,当朝香宫鸠彦代表日本皇室空降南京前线接管兵权时,松井石根对这个皇室成员存在戒心,也担心部队滥用职权,于是他对进攻南京的部队下达了一系列道德命令。

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在南京城外几公里处暂停休整,整顿军纪,并且只有少数纪律严明的部队才可以进驻南京完成占领任务。松井石根打的是这样的算盘,“日本军队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色,从而赢得他们对日本的信任”。

除此之外,他还紧急召集所有参谋人员到他的病榻前开会,并下达了如下命令:

“皇军进入外国首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情......必将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因此,进城部队必须严守纪律.....要让他们事先知道需牢记的事项,以及南京城内外国人的权益所在地,绝对不能抢劫他们。必要时,安排岗哨。抢劫和纵火,即使是无心之失,也将严惩不贷。要派宪兵队和辅助宪兵队同部队一起进城。以防发生不法行为。”

事实证明松井石根的部署完全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日军进入南京城

(松井石根本来可以在大屠杀发生时制止日军的暴行,毕竟他当时是整个华中战场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单论职位而言在朝香宫鸠彦之上,但是他却无动于衷,默许和纵容了日军的暴行,战后审判时他所陈述的证词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为了推卸责任,给自己脱罪,毫无疑问,朝香宫鸠彦是大屠杀血案的头号元凶,松井石根则是二号元凶。)

杀掉所有俘虏的军令

从左往右依次是长谷川清、松井石根以及朝香宫鸠彦

1937年12月5日,朝香宫鸠彦从东京登机飞往前线,3日后抵达南京城外日军战地指挥部。在抵达前线之后,朝香宫迅速接管了军队指挥权,同时在战地指挥部会见了他的好友兼同事中岛今朝吾,中岛告诉他,日军在南京附近包围了大约30万中国军人,而且初步谈判表明这些中国军队打算投降。

据说朝香宫在听完中岛的汇报之后,他的指挥部就向前线日军下达了一系列盖有他私人印章的命令,这些命令统统标有“机密,阅毕即毁”的字样。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命令明白无误地指示日军“杀掉所有俘虏”,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命令是不是朝香宫本人下达的,有一种说法是朝香宫的情报参谋长自作主张,伪造了消灭俘虏的命令,但是这种说法完全不可信,毫无逻辑可言,即使真的是情报参谋长伪造了命令,朝香宫本人也不可能完全不知情,而且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他完全可以在大屠杀发生前就制止日军的暴行,事实上在大屠杀暴行发生时,他没有做出任何制止的举措,反而大肆纵容日军在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实际上,在日军进入南京城之前,消灭所有俘虏的命令就已经下达到了整个日军下层军官以及士兵处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66师团接到如下命令:

师团战斗通讯员2点接到师团司令官命令:奉本旅指挥部命令,所有战俘必须全部处死。处死方法:将战俘分为12人一组,分别枪决。

下午3点半,各连队指挥官召开会议,就如何处理战俘问题交换意见。经过讨论决定,把战俘平均分配给各个连队(第一、二、四连),以50人为一组,从关押地带出去处决。第一连在驻地以南的庄稼地执行,第二连在驻地西南的低洼地执行,第四连在驻扎地东南的庄稼地执行。

要在战俘关押地周围严加守卫,绝对不能让战俘发现我们的意图。

各连队必须在5点之前准备完毕。5点开始执行任务,7点半前执行完毕。

日军屠杀战俘的命令包含着另外一种残忍的逻辑,因为无法向战俘提供食物,所以必须将他们全部消灭,同时,还可以消除报复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方的有生力量,毕竟在日军看来,死去的敌人无法组织成为游击队或者反抗力量。

日军残忍杀害俘虏

然而执行命令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当12月13日拂晓,日军突破南京城墙进入城内之后,他们所面对的是远远多于自己军队人数的城市,根据后来历史学家们的估计,当时在南京城内大约有50万平民和9万多中国军人,相比之下,进攻南京的日军人数只有5万,在中岛今朝吾等日军将领看来,虽然命令是消灭战俘,但是此时混乱不堪的南京城内,平民和军人又怎么可能分得清楚,那么,干脆就把城内所有中国人全部消灭好了......此时,上到将领,下到士兵的日军全体人员,开始了在南京城内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暴行!

下期预告

遗憾的是,由于朝香宫鸠彦的日本皇室身份,他在战后逃脱了审判,并脱离皇籍改名朝香鸠彦,于1981年4月12日病死,终年94岁,而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类文章中,这位头号要犯总是有意无意地被置于一个次要的位置。

从下期文章开始,肥猫将在文章中为大家详细描述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种种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