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被称为“苦难行军”的大饥荒背后,隐藏着多少真相

2025-06-18 04:32 来源:别得网 点击:

被称为“苦难行军”的大饥荒背后,隐藏着多少真相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邻国朝鲜,多数人的印象都离不开贫困、落后、封闭、愚昧,甚至是可怜。

只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朝鲜首都平壤,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了世界上最深的地铁系统,至今仍旧运营良好。

更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朝鲜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之高,某个阶段还超过了同一时期的中国。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朝鲜,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既然如此,为何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朝鲜就退步成现如今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呢?

要知道,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样的历史倒车十分罕见,除非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或者政权的长期动荡。

然而众所周知,朝鲜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过后,就保持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虽然与韩国之间始终若即若离,但并没有发生正面的热战。

金氏家族的统治更是前所未有地稳固,某种程度上而言,金氏家族对于朝鲜来说,接近于“独裁”。

那么,朝鲜由一个正朝发达国家迈进的欣欣向荣的社会,退化到现如今朝鲜人民的朝不保夕,究竟是何原因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回到那个被朝鲜官方称之为“苦难行军”的艰难岁月。

官方的“苦难行军”

所谓的“苦难行军”,实际上就是发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朝鲜大饥荒”。

之所以被称之为“苦难行军”,是朝鲜官方给出的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毕竟与历史上其他国家发生的饥荒不同,发生于三十年前半岛北部的这场饥荒,持续了十年之久。

根据可靠资料显示,这场罕见的饥荒始于1994年,到2004年才勉强终结。

看到这里,不少人一定感到疑惑,什么样的饥荒能持续十年之久?

实际上,真正的粮食短缺应该是在1994年到1998年期间,这段时期朝鲜由于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大面积减产,的确带来了惨重的损失,进而导致朝鲜人民缺衣少粮。

只不过,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只是这场“苦难行军”的前半程,而后半程,则由“人祸”所主导。

在此之前,先要介绍一下这场世所罕见的“苦难行军”,究竟给朝鲜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当然,由于朝鲜是一个极其封闭的国家,关于这场大饥荒的所有数据,都是多方情报综合所得,并没有官方给出的统计数据。

但从韩国统一研究院给出的研究报告来看,在90年代初,朝鲜的饥饿人口约有420万,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就来到了700万。

等到2003年,这一数字又攀升至了780万,也就是说,朝鲜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饥饿,或者是营养失调状态。

与此同时,根据韩国方面给出的数据,在整个“苦难行军”期间,朝鲜由于饥荒而损失的人口至少在23万到39万之间,最多可能达到48万。

也就是说,在这十年时间里,朝鲜饿死的人口在四十万上下。

根据后来叛逃到韩国的,昔日朝鲜二号人物黄长烨的说法,在苦难行军时期饿死了将近五十万人,其中党员就多达5万人。

仅仅是1996年的11月,就已经饿死了10婉容,其中包括那些技术最高的工人,整个朝鲜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由于过度饥饿,因此无法干活,只能“躺平”。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上述数字过于保守,朝鲜大饥荒饿死的人数很有可能达到百万。

黄长烨回忆,在1995年,朝鲜平安北道发生大规模洪水,粮食危机就已经充分暴露,街上开始出现饿死的平民,甚至开始有为了争夺粮食而发生的抢劫、杀人事件。

而且,上述情况还是发生在平壤市中心,至于那些穷乡僻壤,几乎随处可见饿死的人,郊外更是尸积如山。

要知道,朝鲜除了平壤之外,大多数地方都是“穷乡僻壤”。

或许不少人觉得矛盾,因为前面刚刚说过,朝鲜在八十年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错,甚至已经一只脚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怎么会穷乡僻壤居多呢?

实际上,朝鲜在八十年代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尚可,但都集中在首都平壤,甚至准确来说,财富都集中在金氏家族手中,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仍旧紧巴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吗?

“苦难行军”的原因

对于朝鲜大饥荒,世界粮食计划署驻朝鲜地区代表曾在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过部分答案。

首先,朝鲜在粮食结构上就存在比例失衡,最明显的便是朝鲜可耕地比例较低。

要知道,朝鲜的国土面积虽然有12万平方公里,但是可以用于耕地的土地连五分之一都不到,这个比例放眼全世界,也是低得可怜。

再者,朝鲜本身在化肥、农业机械以及生产设施等产业就十分薄弱,在灌溉以及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也较弱,这都是朝鲜发生如此大规模饥荒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即便没有发生在1995年的平安北道大洪水,每年夏季,朝鲜境内也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水灾,并且在春季还有干旱,秋季还有台风,这些都是朝鲜农业减产的原因。

讲到这里,不少人同样会感到好奇,既然朝鲜在农业上有诸多短板,为何在过去几十年里,不重点解决上述问题呢?

比如重点发展农业机械,修建水电站,或者是在化肥农药方面下功夫,难道说朝鲜的领导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实际上,朝鲜过去之所以没有上述的危机意识,除了与领导人的决策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那就是——苏联

要知道,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朝鲜一直接受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尤其是来自苏联老大哥的帮忙。

这种援助可不是简简单单地拨款,而是包括技术层面、能源层面在内的多种援助。

早在冷战开始阶段,朝鲜就开始接受来自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当时苏联成立了一个以自身为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此向朝鲜提供外汇支持,使其能够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模式下实现内循环。

举个最简单也最直观的例子,那就是当时苏联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低价石油,接近于白送,而作为回报,朝鲜只需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简单的工业产品,换来的是武器、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在七十年代初,朝鲜就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至少朝鲜官方是这样宣布的,只不过,工业化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以及电力方面,对于农业相关的产业,仍旧严重依赖经济互助会的援助。

到了1975年,朝鲜的人均GDP就达到了1000美元,要知道,当时韩国的人均GDP还不到600美元。

因此,进入九十年代的朝鲜,正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起码对于平壤地区如此。

然而,随着1991年苏联这个巨人轰然解体,朝鲜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因为没有了外部的大规模援助,朝鲜自身产业结构的失衡就暴露无遗,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朝鲜更显得捉襟见肘。

而正在此时,赶上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直接让朝鲜的农业彻底崩溃,这是1995年朝鲜大饥荒的直接原因。

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解释朝鲜的“苦难行军”为何持续了十年之久。

因为,朝鲜当时虽然遇到了洪涝灾害,但是外界也给予了不少的援助,只要朝鲜能够正常恢复农业生产,绝不致于饿死数十万人。

问题的关键就是朝鲜没有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结构,甚至越走越偏。

据说,由于当时粮食大面积减产,身为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金正日拍着脑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既然种粮食不行,那就干脆把田地都推平,养家畜,这样老百姓吃肉也能吃饱。

这句话现在听起来像是笑话,但是在当年的朝鲜,就是这么干的,而且是说干就干。

正是因为当时朝鲜领导人在政策上的乱弹琴,最终使得朝鲜国内的经济结构彻底崩溃,并且持续至今。

虽然现如今的朝鲜已经不再是“苦难行军”,但这只是官方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而给出的说法。

因为在联合国2010年发布的《世界粮食不稳定状况》报告中,朝鲜仍旧位列粮食危机国家的名单之中。

该报告显示,朝鲜民众的营养不良比例,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之多。

实际上,即便没有任何数据做支撑,也能看出当下的朝鲜仍旧面临饥饿的挑战。

因为在整个朝鲜2000万人口中,除了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之外,几乎找不到第二个胖子,这足以说明太多问题。

信息来源:

朝鲜大饥荒真相:美国援助幼儿粮食被优先供应军队-2013年04月24日13:32凤凰周刊

朝鲜脱北者:朝鲜人大饥荒时代视中国为救星-2015-07/1807:42参考消息网

德媒:朝鲜遭百年大旱 或靠自留地避免大饥荒(组图)-2015-06/2402:45参考消息网

饥饿的朝鲜“盛世” 一组新闻看不到的照片(组图) -2013-09-22 搜狐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