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芝加哥医院》:熊孩子在影院内开枪,引发一系列反转事件
美剧《芝加哥医院》:熊孩子在影院内开枪,引发一系列反转事件
最近,总是刷到关于熊孩子的新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两起不同结局的熊孩子事件:
其中一起事件是一群熊孩子在观影室内大声嬉闹撒欢儿长达十几分钟,影响在场所有观众的观影体验,而熊孩子家长不管不顾,自顾自地看自己的电影;
另一起则发生在火锅店,熊孩子趁大人不注意,连开了59瓶香油,最后熊孩子家长支付香油钱,并用两个矿泉水瓶将香油带走。
两种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不一样的处理态度,呈现不同的结果,前一起让人唾弃,后一起直夸厚道。
熊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这让我想到了《芝加哥医院》第一季第四集里的剧情,同样也是因为熊孩子捣蛋,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一系列的反转事件。
本是一个愉快的观影日,却充斥着恐慌和悲伤。
《芝加哥医院》作为《芝加哥烈焰》的第二部衍生剧,讲述芝加哥最为繁忙的一家医院里医护团队的工作日常。延续美剧的特征,每集都有不一样的剧情,其中最具反转力的就是第一季的第四集了。
剧情一开始,露西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买好电影票准备入场看电影,这时突然从电影院内传来枪声,而电影院内的人都纷纷往外跑,由于人们过于恐慌,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多人因遭受踩踏而受伤。所幸的是,因为有人及时开枪制止持枪者,除了持枪者受枪伤,并无其他受到枪伤的受害者。
很快,枪击案的受害者们都被一一带进芝加哥医院,医生和护士们进行紧张的抢救工作。
而作为罪魁祸首的持枪者彼得和及时开枪阻止持枪者继续开枪的英雄米勒,也都聚集在了这家医院,所受到的待遇也都不同:
持枪者彼得,因受重伤急需抢救,却一路被人们轻视,甚至希望医生不要尽全力去拯救他的生命;
而英雄米勒则是一路被人们拥戴着进入医院,就像是一名英雄,受人尊敬深受人们欢迎。因为他的壮举,米勒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一名人人歌颂的大英雄,他的推特也从往日的120个粉丝飙到了9.6万。
本以为枪击案的剧情就这样结束了,然而事情却还没有结束,甚至充满了反转。
本是令人敬佩的捐赠行为,却成了黑暗的开始。
露西一家三口,本是开心地准备去看电影,结果还没入场就被人群冲散,其中露西和孩子被人群扑倒在地,露西只能用自己的身躯将孩子护在身下,自己承受人群的大量踩踏,重伤入院,心跳停止将近半小时,最后还是去往了天堂。
当丈夫比尔为了尊重露西生前的遗愿,决定捐赠妻子的器官。但谁也没想到,妻子的肝脏很有可能要捐赠给造成妻子身亡的罪人。
本以为比尔听到这个消息,会拒绝捐赠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开始,比尔很激动地拒绝捐赠,医生一直在旁边争取,他也不动摇拒绝的想法,可当医生都放弃的时候,比尔突然答应了捐赠。
彼得手术后,情况稳定下来,这时比尔走进病房对着彼得说出自己愿意捐赠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让彼得彻底活在罪恶的痛苦当中。
而身旁的彼得父母,一脸震惊的模样,他们觉得比尔很恶毒,甚至觉得彼得还是个孩子,没必要这样上纲上线。
一场被定为恶性枪击案的惨剧,真相却是熊孩子恶搞出来的乌龙案,谁才是真正的罪人?
案件到了后面,仍旧存在着很多的疑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受枪伤的只有彼得一人,其他患者多数都是因为遭受踩踏而受伤的。那么,何来的枪击案,又何来的开枪制止?
经过警方的调查,才发现原来并没有什么持枪杀人,那只是彼得的一个恶作剧,他手中拿的也只是一个吹叶风机,是米勒搞错了开枪伤了孩子。
所以,一切的起因,只是一个熊孩子恶作剧搞出来的。
得知真相后的人们,态度也开始转变:
心理医生丹尼尔算是理智的代表,他明白米勒的苦衷,知道当时的情况紧急,导致米勒错判,这并不都是米勒的错;
而媒体和网友们的态度,就变得更为疯狂了。媒体们拿着话筒质问米勒,而网友们在推特上留下一个又一个谩骂、甚至是恶毒的留言。
这让米勒一度陷入自我迷茫中,不明白自己明明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人们有危险,就马上行动了,怎么就变成了这种下场。
不同于之前被拥戴着进入医院的待遇,米勒走出医院时面对着的是无数个闪光灯,以及媒体记者们的各种质问。而他也在不久之后再次进入了医院,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出去过了。
米勒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说来说去,这次的案件,早就不是之前定义的枪击案了,而是一个熊孩子恶搞出来的恐慌事件。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谁才是真正的罪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熊孩子彼得。彼得的这种恶作剧,并不是第一次了,他为了拍视频博得更多人关注,已经恶作剧了很多次。只是之前的他,都是在街道上,拿着那台吹叶风机冲向路人,大白天下,人们虽然第一时间还是尖叫,但还是能很快就认出那不是枪。可这次,他的恶作剧是在电影院里,人们无法马上分辨出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最后造成了现在这种惨剧。毋庸置疑,彼得是有罪的,他并不无辜,一切皆因他而起。
其次,是米勒。得知真相后,我们也许会有一瞬间质疑他是不是为了秀英雄主义、为博关注而这样做,但后来想到事件的发生是在电影院,暗无天日的情况下,有人突然大喊“开枪了”,周围人都纷纷跑起来的情况下,做出这种马上开枪制止的决定,是很自然的事情。米勒说得没错,他就是因为觉得有危险,才会及时开枪阻止,只是他碰巧遇上了一个熊孩子的恶作剧,后续造成恐慌、甚至踩踏事故,都不是他故意为之的。
再来就是媒体,本着追寻真相的宗旨,揪着案件不放,不放过任何可以抓住的热点,报道凶手,报道受害者,报道英雄,甚至是受害者家属,将所有人的信息都曝光在网络中,也间接地引起了网络暴力,间接造成了米勒的悲剧。更可恶的是,最后媒体还发了新的报道,报道着米勒的悲剧,报道米勒的最后遗言……
最后,是网络喷子。他们总是以上帝的视角,看待每一件事情,觉得在网络上不用露脸,可以畅所欲言,不明真相地以自己的感觉操纵键盘,在米勒的推特上,谩骂米勒,甚至是诅咒米勒,导致米勒情绪奔溃,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其实,彼得的父母也要负一些责任的。彼得这么多次的恶作剧,他们都没有及时制止彼得,甚至最后彼得需要手术的时候,他们嘴上还念叨着彼得只是一个孩子。
大家觉得,谁该为这起事件负责任呢?
《芝加哥医院》第一季第四集,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集,里面涉及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家庭教育、种族歧视、网络暴力、媒体、为博关注不择手段等问题,其中就是熊孩子的教育,如果彼得的父母一开始就及时制止了彼得的恶作剧,教育好彼得,是不是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最后,让我以一张艺术品图片作为结尾,这是来自上海博物馆的一份艺术作品,原名为《天使在等待》,是艺术家薛吕专门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做的玻璃制品,后因为熊孩子用力拉扯及摇晃下,变得有所残缺,只好改名为《折》,作为示警仍旧在博物馆内展示。
我想说,熊孩子是孩子没错,但该受到的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熊孩子的行为不只是电影院里那种大声喧哗,打打闹闹的小行为,而是有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的,甚至像彼得这种惨剧的,所以熊孩子家长不能再这样无闻不问下去,要有所行动,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早日摆脱熊孩子标签啊……
-
- 她是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被军督从青楼救出后,执意要和丈夫离婚
-
2025-07-16 14:35:22
-
- 〔美史〕姜维墓考略
-
2025-07-16 14:33:06
-
- 2019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新”造势
-
2025-07-16 14:30:50
-
- 赵奎娥:嫁给初恋陈宝国,结婚41年无绯闻,如今67岁晚年幸福
-
2025-07-16 14:28:34
-
- 昆山国际男篮锦标赛,中国队78比72胜波多黎各队
-
2025-07-16 14:26:18
-
- 工笔画家-任重艺术成就及最贵10幅作品价格
-
2025-07-16 14:24:03
-
- 从柳倪之争看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互相包容、彼此成就
-
2025-07-16 14:21:47
-
- 百强县——长丰县
-
2025-07-16 14:19:31
-
- 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个祁山具体在今天什么位置?有哪些渊源?
-
2025-07-16 14:17:14
-
- 精美绝伦的风景壁纸80幅,令人心旷神怡,大开眼界。
-
2025-07-16 14:14:59
-
- 麦当娜风流史:被史泰龙前妻打并睡男友,与小41岁男“奶孙恋”
-
2025-07-15 23:16:09
-
- 依维柯A37改装房车 - 网友打造的平民房车(上)
-
2025-07-15 23:13:52
-
- 实话实说:这10部连续剧才是李幼斌老师的巅峰代表作。你认为呢?
-
2025-07-15 23:11:36
-
- “中国巨兽”鹿晨辉,从保安到健美一哥,他都发生了什么?
-
2025-07-15 23:09:19
-
- 平野仪一:在广州流花桥刑场被执行枪决的日本陆军少将
-
2025-07-15 23:07:02
-
- 西班牙人之前的蒙特祖玛皇帝
-
2025-07-15 23:04:46
-
- 山西黑老大耿建平,称霸太原20多年,儿媳婚姻奢华至极,天价造子
-
2025-07-15 23:02:29
-
- “会”声绘色丨聚力新征程代表看发展 周口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集中视察侧记
-
2025-07-15 23:00:13
-
- 全球跨境电商平台排名Top30
-
2025-07-15 22:57:56
-
- 腥风血雨的大殖民时代,"不值一提"的葡萄牙为何没有被西班牙吞并?
-
2025-07-15 22: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