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

2025-08-18 10:46 来源:别得网 点击: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

简介:杨玉环(719年-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唐玄宗的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诗赞曰:牡丹枉为花中王,玉环能使百花羞;贵妃醉酒媚百世,面若芙蓉眉如柳。和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闭月相比,玉环羞花,有过之而无不及之美。唐玄宗和她的结合被传唱为凄婉缠绵、众说纷纭的千古绝唱……

(一)玉环得宠

开元二十六年,秋雨潇潇,武惠妃(贞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并州文水人)去世,唐玄宗和武惠妃20多年的恩爱生活就此结束。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洞悉皇上心思的宦官高力士,说:“早闻寿王李瑁有一个妃子,通晓音律,擅长歌舞,何不召来,为皇上解闷?”

唐玄宗这才想起这个姿质丰艳的儿媳,遂命人去召杨玉环。

杨玉环十岁左右时,双亲病逝,被叔父带到河南洛阳。叔父担任河南府士曹(官职名),无儿无女,对她百般宠爱。

杨玉环17岁那年,有幸成为大唐天子的儿媳。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被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

太子瑛死后,武惠妃曾让玄宗立李瑁为太子,但未能如愿。

寿王李瑁不想当太子,只希望过一种既平淡又快乐的恩爱夫妻生活。

再说玉环被召后,心想:“父皇召我入宫,我定要尽心博得他的欢心,为寿王重得父宠。”

玉环来到唐玄宗面前,玄宗见这位22岁的王妃,黑发如云、皮肤滑腻,身体窈窕,举止翩翩,丰腴的身材,眼睛如同寒冰下游动的黑蝌蚪,气度非凡。太美了!玄宗看着玉环,早已没有了愁容,心儿仿佛飞上了九霄。

杨玉环跪道:“儿臣杨玉环拜见父皇,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玉环的声音甜美,玄宗像喝了一杯美酒。玄宗亲自前去把她搀起。杨玉环把头一低,不敢出声。

56岁的唐玄宗的内心如同脱缰野马,马上赐玉环浴于温泉。

沐浴之后的杨玉环,似出水芙蓉,温文尔雅,超凡脱俗,容光焕发。怀抱琵琶的杨玉环道:“儿臣愿为皇上进奏《霓裳羽衣曲》”

顿时,一道清纯甘美的溪流,从唐玄宗的心坎上流过……

玄宗仿佛进入了仙境,趁兴谱了曲子,取名《得宝子》。

杨玉环惊叹皇上的盖世才华,减少了几分畏惧。

接着,她又为父皇献舞几曲,连彩蝶飞舞也无法与之媲美。

龙颜大悦,向她赠送了金钗和首饰,又为她戴上金步摇、垂金铛等首饰。

(二)曲线纳妃

骊山相会后,杨玉环回到寿王府,耳边常常浮响起唐玄宗的誓言:“朕一定接你入宫!”心想,难道我也会像武则天一样服侍父子两人?

几天后,玄宗秘密派人送她金钗为定情物,又密令:玉环为给武太后追福,向皇上申请去做女道士。

杨贵妃心领神会,依计行事。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批准她去做女道士。

寿王迫于皇威,只得忍痛割爱,放玉环而去。

玄宗赐玉环号“太真”,住进附近的道观。

寿王思念玉环,但有苦说不出。

“我还能离开这里吗?”杨玉环在道观中默默地等待……

一天,几个小吏来到观中,接她入宫。

“玉环。”玄宗一见便喊道。杨玉环慢慢跪下,含泪叫道:“皇上……"

未等玉环说下去,玄宗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搀起杨玉环。杨玉环抑制不住无限委屈,扑在玄宗怀里。他们紧紧地拥抱着,一动不动,紧贴的胸膛,感受到彼此的心在剧跳。

很快,玄宗抱起娇躯,向屋中走去……

杨玉环事事迎合玄宗,使玄宗很是称心如意。

光阴似箭,玄宗和杨玉环就这样做了将近五年的地下“夫妻”。

为了名正言顺,玄宗派人强制赐婚,让李瑁娶了别人。

很快,玄宗在凤凰园光明正大地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三)为得专宠,争风吃醋

自从得到杨玉环后,玄宗冷落了其他妃子,天天和杨玉环在后宫厮守。

杨玉环每次乘马,都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执辔授鞭。

玄宗对玉环的宠爱自不必说,特为她织造锦绣的工匠竟多达700人,在骊山华清宫建造了端正楼,又设置莲花汤。荔枝产于南方,水分多,不易保鲜,为取悦贵妃,玄宗兴师动众,派人从四川将荔枝运住长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只知新人笑,不知旧人哭。梅妃问宫女:“是不是送梅花的特使来了?”宫女说:“是给杨贵妃送荔枝的特使。”梅妃听了不禁潸然泪下。

梅妃是亭亭玉立的清丽女子,杨贵妃则是雍容华丽的丰腴贵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便是对杨贵妃美貌的真实写照。

杨贵妃“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在音乐方面也颇有造诣,正好弥补“佳人易求,知音难觅”之憾。

虽然玄宗痴迷于杨贵妃,但对旧宫人也难以忘情。一天,玄宗想起了梅妃,趁贵妃省亲离宫时传梅妃来伴驾。

两人都觉得别有一番滋味,缠绵了几日。

杨贵妃知道后,来找皇帝。玄宗派人把梅妃藏起来,并说“朕是皇上,理应有三妃六嫔……贵妃你别多说了。”

“陛下当年说过只爱我一个,看来陛下分明是骗我!”

“贵妃出言不逊,送回杨府!”玄宗发怒道。

贵妃跺了跺脚,跑了出去。

到了正午,玄宗茶饭不思,急坏了众宦官。高力士连忙装载厚礼送往杨府。玄宗把御膳分了一半赐给贵妃……

经过这场闹剧,在玄宗的心目中,杨贵妃的分量更重了。

(四)星空下明誓

光阴无声无息地流过。

有一天,宫中远处出现一位美丽女子。

杨贵妃问:“她是谁?”

“梅妃。”

杨贵妃走了过去:“是梅妃姐姐吗?”

梅妃微微弓身:“参见贵妃娘娘!”

“贵妃娘娘一定知道骊山的典故吧?”梅妃意有所指。

杨贵妃摇了摇头,示意不知。

梅妃说:“当年周幽王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在这里燃起烽火,戏弄诸侯。后来,周国灭亡了……”

杨贵妃一听,便知梅妃用意。梅妃这是在嘲讽自己,让皇上每天沉迷于酒色,耽误了朝政。

杨贵妃只悔自己当初没把梅妃除掉。

皇上听说战事危急,忙得焦头烂额。

杨贵妃独守空房。心想:大唐就算是灭亡了,和我有什么关系?梅妃的话却总在耳边萦绕,赶都赶不掉。

七月七日乞巧节,夜深了,贵妃和玄宗窃窃私语。贵妃凝视星空,望着牛郎织女星,一滴泪珠不由得滴落下来。

玄宗接住落泪,捧在手心上,轻轻地说:“爱妃,你的一颦一笑,每一寸肌肤,每一滴眼泪,我都会珍惜的。”说完,就去吮吸那滴泪。

“臣妾蒙皇上厚爱,就算死了也值了。”

玄宗扶着贵妃娇躯说:“面对牛郎织女星,指天发誓吧!”

杨贵妃点点头。双双跪下,对天立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五)马嵬驿兵变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造反,洛阳失守,潼关失守。

黎明,玄宗领着众人,在禁卫军的保护下,离开了长安。因急于奔命,住在宫外的妃嫔、公主和皇孙都来不及带走。

路过左藏(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时,杨国忠(与杨贵妃是祖兄妹关系)建议一把火把左藏烧掉。唐玄宗哭道:“叛贼若抢不到东西,便会更加搜刮子民,不如把财物留给叛贼,别再给子民加重苦难了。”

杨贵妃目睹此情此景,感到担心,担心老迈的玄宗能否受得了流亡之苦?

夜晚住宿在农舍,屋少人多,众人挤在一起睡,只有玄宗、贵妃有一间屋子。

年迈的郭从谨对玄宗说:“安禄山准备谋反,不止一天了,有人察报,陛下却把他们杀了。众臣吓得不敢再进谏,因此陛下不知情,但小民们都知道会有今天……“

玄宗羞愧无比,叹息道:“现在明白过来也晚了。”

每逢饭菜到时,唐玄宗让官员和将士们先吃,然后他再吃,但跟随的人仍然跑了大半。

一天,众人来到马嵬驿(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天气炎热,将士们又累又饿,暂时驻营歇息。

杨国忠随意辱骂、鞭苔将士,惹得将士们怨声载道,要求诛杀杨国忠的呼声高涨了。

太子李亨等人认为除掉杨国忠的时机到了,便带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和杨喧等人。随后,将士们把驿站包围。

杨贵妃体胖怯热,加上连日赶路,感到痛苦难耐。听着外面混乱的人声,她担心将士们不会放过她。

玄宗穿着便鞋出了驿站门,慰劳了将士们一番,让他们回去。陈玄礼代表将士们说:“将士们已经把杨国忠杀了。贵妃是他的妹妹,将土们能不担心吗?”

玄宗说:“你们尽管放心就是了,朕不会怪罪你们的。”说完,回到驿站,却不进贵妃的房间。

韦谔一看形势不妙,向皇上劝道:“众怒难犯,请陛下快下决心!”玄宗伤心地说:“贵妃无罪啊!”他舍不得贵妃,可又担心将士们会造反,终于点了头。

杨贵妃泪流满泪,朝玄宗跪拜:“请皇上保重!只求陛下让妾死在佛像面前。”

“愿爱妃善地投生!”

在佛堂前的梨树下,她想起与寿王的五年恩爱;也想起与皇上的山盟海誓。但这一切都结束了。她站在梨树下,有人将白绫系在了她的脖子上……

埋葬杨贵妃时,没有棺木,便用紫褥裹尸,埋了。

后来,有人挖开坟墓,并未发现杨贵妃尸体。

传说在大海的那一边,在被称为大和民族的国度,她常常站在海边,遥望生她养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