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解放军推进越南200公里,文进勇临危受命,表态:必须打倒中国

2025-08-28 19:50 来源:别得网 点击:

解放军推进越南200公里,文进勇临危受命,表态:必须打倒中国

在得知黎笋准备派军与中国军队交手的消息时,文进勇的决心坚定而决绝。然而,几个月后,他将会对自己说出的这句话感到后悔。

黎笋早就猜到了苏联方面的态度,他并不想和中国的国土相连,但也不确定中国是否愿意给越南提供军援攻占柬埔寨。

在后来的访华过程中,他了解到中国不会帮助越南建立“印支联邦”的计划,尽管中国扶持的红色高棉偏离了轨道。

黎笋猜测中国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但他还是想挽回这种关系,因为中国在他需要帮助时一直都在。他以恢复中越关系为条件,要求中国为越南提供大量军事援助。

然而,邓小平的第一想法就是拒绝。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认为越南可能会利用剩余的兵力进攻中国,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猜测。

因此,他认为黎笋真正的意图是狼子野心。

1977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派遣20多万大军入侵柬埔寨。虽然指挥官文进勇的战斗经验不及老将武元甲,但是凭借着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越军仅用了14天就成功攻克柬埔寨。

攻克柬埔寨后,黎笋信心大增,并在国内大肆开展反华运动,甚至驱赶在越南的中国同胞。面对越南的嚣张行为,中国多次给予警告,但越南却毫不收敛。

忍无可忍的中国最终在1979年发动了自卫反击战。在反击战开始时,文进勇正在柬埔寨主持大局,而武元甲负责迎战。

然而,武元甲的战术并没有起到效果,眼看越南的基业即将毁于一旦,黎笋急忙将文进勇调回国内协助作战。尽管文进勇熟悉柬埔寨的情况,但他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并不在意。

当离开岗位时,武元甲曾对文进勇说,“越南的失败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事实。”然而,文进勇并不把这些话当回事。

他更偏向于武将,只是接受命令和执行命令,而不会去思考其他事情。对于黎笋的命令,文进勇只是盲目执行,不区分敌我强弱,全力以赴抵抗。

尽管武元甲的话听起来有点动摇军心,但实际上却是真诚的,并没有夸大解放军的实力。武元甲长期从事中越关系的维护工作,对中国的实力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他的经验非常有价值。而且,当时中国刚刚站起来,对战争的态度是“只要有战争就要参与”。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被侵略和欺压得太久了,不能再放低自己的身份。

武元甲作为越军的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将,已经与我军多次交战,他之所以能让我军攻到河内,就说明中国的前进势头已经无法阻挡。

然而,不幸的是,后来被任命为文进勇只有勇气,但没有谋略。在接手越南局势时,形势已经非常危急,无论文进勇如何抵抗,都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

在短短的30天内,越军就成为了败兵,越南几乎失去了大部分领土,连首都河内也无法保证安全。面对这样的现实,黎笋可能无法接受,而文进勇也无法交差。

文进勇和武元甲对待战争的态度大相径庭。武元甲更加理智,他知道如何适当地投降,并保持正常的心态。想要扮猪吃老虎,那只能是自寻死路。

然而,文进勇认为,中国军队和柬埔寨军队一样,都不耐打。他们现在得到了苏联的援助,战斗力大大增强,中国根本无法抵挡。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文进勇在制定作战策略时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也没有参考武元甲过去与解放军作战的经验教训。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制定了作战方案。完成这些工作后,文进勇来到越南军营进行动员,在动员过程中,他声称必须打到中国去。

当时,解放军已经深入越南境内超过200公里。

文进勇制定了三条战术:一是拼死抱住越南北部最重要的经济重镇柑塘;二是与中国军队在谅山省决一死战;三是解放军打入越南,越军也要攻入中国。

这些战术的制定脱离现实,反映出文进勇的盲目自信和错误的军事部署。实际上,由于缺乏重火力武器,越南陆军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无还手之力。

越军第一军区的司令部位于谅山北部地区,这里地形复杂,便于重兵集结推进。谅山省距离中国边境较近,并有多条公路和铁路直达越南首都,因此文进勇认为控制交通要道是关键。

他还在谅山北部构筑了大量工事群,包括高射机枪和小口径炮,用来对付解放军的坦克。此外,他还把希望寄托于公安和地方部队,以及被武装起来的大量民兵,而没有计划让战斗力强的越南军队上场。

实力的差距是无法逾越的,即使占据优势,越军也无法战胜实力强大的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