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详解1955年5月6日至9月16日授衔中将名单的变动

2025-09-01 03:16 来源:别得网 点击:

详解1955年5月6日至9月16日授衔中将名单的变动

1955年5月初,现役军官中将与少将评定工作尘埃落定,第一期现役军官共评定出大将10人,上将52人,中将175人,少将820人,合计第一期现役军官授衔将官为1057人。总干部部将修正后的175位中将与820位少将名单上报中央军委审查通过,1955年5月6日,因国防部长彭德怀出国访问,代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主持军委会议,通过了第一期现役军官评定的上将至少将授衔名单。

1955年5月6日后,第一期现役军官的评衔工作进入复审阶段,总干部部又将军委少将名单发回各大单位,再次征求各大军区对修正后的少将名单的意见。同时罗荣桓又负责主持了对中将人选的复核工作。全军中将评衔工作主要是由罗荣桓负责评定,第一期现役军官评定的中将名单落实后,罗荣桓又将中将名单分别传送各军委委员,再次征求他们对中将人选的意见与看法。

一,1955年5月,周文龙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他的中将名额由陈毅提议换上已病休多年的梁从学

1955年5月,中央决定筹建石油工业部,决定从军队抽调李聚奎任部长,周文龙任副部长,此时的李聚奎与周文龙已分别被军委评定为上将与中将,李聚聚已入选了52人上将名单,周文龙则进入了175人预授中将名单。由于转入地方工作,周文龙的中将军衔评而未授,遗憾地与中将军衔失之交臂。军委委员陈毅在审阅中将名单时,鉴于中将名单中少了一人,陈毅提议因病休多年未参加军队现役军官评衔工作的梁从学应授中将衔。梁从学,出身于红25军,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屡立战功,1950年在时任皖北军区司令员时因病休养。根据病休干部暂不参加第一期军队评衔的规定,梁从学并未入选华东军区将官评衔名册。根据陈毅的提议,罗荣桓与中央军委鉴于梁从学的资历与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梁从学顶替周文龙的中将名额入选了175人中将名单。

二,1955年7月中旬开始的地方干部评衔中,中将名单增加2人,授衔中将名单确定为177人

从1955年5月6日至1955年6月底,经过1个多月的复审工作,军委确定了175人授衔中将名单。1955年7月初,总干部部将预授中将175人名单上报彭德怀。1955年7月11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审查确定了现役军人少将以上授衔名单,其中授衔中将名单为175人。第一期现役军官干部的评衔工作结束后,中央军委与总干部部又展开了地方干部兼任军队职务的评衔工作与起义将领、少数民族将领的复审工作。1955年7月14日总干部部向军委呈报了43位地方负责干部的军衔评定与授予问题,其中建议5人须评定又授予军衔,22位省委书记与另位7人共29人只评定军衔而不授予,另有其他几人授予预备役军衔。关于地方干部的授衔,中央决定,为照顾起见,凡参加52年军队评级、现任军队实际性职务的地方干部授予现役军衔。经中央军委决定,现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王恩茂授予中将现役军衔(且授予勋章),并临时增加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朵噶.彭措饶杰为中将军衔,授予中将名单由原来的175人上升为177人。

三,1955年8月,军委第43次会议通过中将授衔名单为177人

1955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召开军委第43次会议,会议经研究同意了总干部部上报的关于现役军官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名单,其中中将授衔名单为177人。同日,彭德怀将少将以上授衔名单上报毛主席与党中央。

四,1955年9月3日至15日,中将名单中增加徐立清与廖汉生,减少解方,陈沂,段苏权,卢仁灿4人,中将授衔名单为175人。

1955年8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少将以上授衔名单,一致通过了彭德怀上报的少将以上预授名单。1955年9月3日下午,中央军委召开授衔总结会,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宣读了预授少将以上名单,其中中将预授177人。毛主席在审批预授将官名单时,批示上将名额需再减少2人。预授上将徐立清与廖汉生二人主动申请降衔,二人改评为中将。同时罗荣桓又对中将名单进行了压缩,经研究,减掉原中将名单中的解方、陈沂、段苏权、卢仁灿4人,最终确定中将授衔名单再增加廖徐2人的同时减掉解方等4人,中将授衔名单为175人。

五,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会议决定贺炳炎由中将提升为上将,吴先恩由少将提升为中将,中将授衔名单为175人

1955年9月16日,陈云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8次全体会议,讨论国防部上报的将官授衔名单,经审议,提升贺炳炎由中将改授为上将,吴先恩由少将改授为中将,中将授衔名单仍为175人。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廖汉生等175人为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