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汪精卫死后,五个子女今何在?女儿成为大学教授,幼子却很悲惨

2023-12-07 10:08 来源:别得网 点击:

汪精卫死后,五个子女今何在?女儿成为大学教授,幼子却很悲惨

1944年,恶贯满盈的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名古屋。和很多民国史上的罪人之后一样,他的五个孩子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了影响,他们最后的结局也是天差地别,各不同。

在五个孩子中,最为世人所知,最为悲惨的一个就是幼子汪文悌。

2005年,汪文悌在父母跪像前的那一跪,以及那句“做错事就要惩罚”让世人对这位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的老人肃然起敬。

就汪文悌一生的经历而言,他完全当得起这份敬意。作为汪精卫的幼子,他受父亲的错误影响最深,为此受得连累也最多。正因如此,他的深明大义才更加可贵。

汪文悌出生于法国。1927年年底,为了暂避党内的政治斗争,汪精卫通电下野,远走法国,他在这里迎来了自己的幼子。

1929年,汪精卫回国,重新下场争夺权力,不满一岁的汪文悌就和兄姐们一起被留在了法国。1931年,汪精卫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公开对抗,后来还投日卖国,一步步从“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有志进步青年变为国家叛徒。

汪文悌回国之后,还处于懵懂年纪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犯下的滔天罪行,受父亲的影响志愿成为一名军人。汪文悌跟随父亲西迁进入重庆,后来顺着父亲的安排进入军官学校接受正统军事化教育——当然,汪精卫所谓的正统,就是奴化教育。汪文悌学成之后随即进入汪伪政府任职,为虎作伥。

1946年,因为在汪伪政府任职的经历和对国家民族利益造成损害,汪文悌被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五年,也是汪精卫后代中唯一受过刑的。服刑期满后,汪文悌离开中国大陆前往香港,隐姓埋名定居下来,醉心于学术,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建筑学,最终破格进入香港大学。

在校任职期间,汪文悌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建筑学人才。1959年,汪文悌回到大陆收敛了母亲的骨灰。2005年,已经77岁的汪文悌老人回乡祭拜父母,在父母的跪像面前长跪痛哭,然后离开了这个让他纠结的伤心地。自古忠孝两难全,汪文悌却做到了既忠于国家,又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父母是民族的罪人,他不能否认,也无法挽回。但是亲情不能割舍,他最终还是勇敢地直面现实,顶着世人的目光去祭拜父母,最终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与汪文悌相比,他的兄弟姐妹们的余生平静得多。

1913年,因为汪氏夫妇要回国参加革命,长子汪文婴出生后就被父母托付给好友方君瑛抚养。据说汪文婴名字里的“婴”字正是为了感谢方君瑛的抚养之恩而起的。汪文婴后来留学德国,回国后也参与过一些抗日活动。

讽刺的是,他那时未必清楚,他的父亲就是他们要讨伐的大汉奸。在父亲的安排下汪文婴进入汪伪政府,担任一个肥差,积攒了不少财富。父亲病死之后,汪文婴隐姓埋名赴美避难,在美国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在美国期间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的家世,直到汪文婴去世之后,世人才从他的墓碑上得知他的真名。

长女汪文惺也是由方君瑛照料长大,在方君瑛的教养下出落得大方正直。和哥哥一样,汪文惺也回到国内,参与了请愿游行,要求抗击日寇,惩办国贼,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荒谬。抗战胜利后,汪文惺和丈夫定居香港,从事教育,闲暇时间侍弄花草,还创办了花卉市场。汪文惺退休后,两人移居纽约,长命百岁。

次女汪文彬在幼年时期曾经被人绑架,用以威胁汪精卫。新中国成立后,汪文彬在长兄的帮助下到达美国,后移居印度尼西亚,隐居不问世事,晚年成为了一名修女。也许是因为心无挂碍,少了许多烦恼,汪文彬也十分高寿。

幼女汪文恂生于1922年。与兄长和姐姐不同的是,她自幼跟在父母身边,对父母的工作内容多有了解,也清楚地知道父亲做了些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她少年老成,十分聪颖,十几岁就在父亲身边学习如何帮父亲整理文件。汪文恂的成绩同样十分优秀。后来,香港大学向汪文恂伸出了橄榄枝。汪文恂就此成为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享年八十岁。

同中国历朝末代皇帝的子孙相比,汪家的五个孩子不可谓不幸运。尽管因为父母的过错,他们多半一生隐姓埋名谨慎度日,但终究各得其所,没有被父母的错误连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