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024-11-11 11:35 来源:别得网 点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看着别人的所作所为,总愿意去自认为正确地总结一下,这些经验可不可以让我自己利用起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

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很多人跟我聊起过,他们都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

刚开始的时候,我嗤之以鼻,不想听他们讲的这些。

可是后来很多的事件发生后,身边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同事)都在引用一些名言名句,以及一些历史事件来总结和归纳现在眼前发生的事情。

我一声不吭,过后我再一次找到之前跟我灌输多看名人传记思想的的朋友。

想跟他们聊一聊名人传记的事。

不好意思直接问,就只好花了十几分钟不断地绕一些无营养的话题。

最后还是假装无意中说了一下,李唐盛世玄武门之变,然后才把话题引到魏徵身上。

他们就又一次凯凯而谈。说了很多,也推荐给我很多。

曾国藩、张学良、孙中山……

就是想把所有他认为对我有价值的名人全部推荐给我,然后让我去看。

可能是他认为我需要好好地去学习,好好的去学习做完事情之后的总结。

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会想去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可是在实际做事情上,却习惯性口语式描述工作内容还有结果。

总是自认为这样的表达别人才听得懂,只有把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的口语化,才可能让别人理解。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把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引用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面。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可以从这个上面获取一些价值。第一,不否认这个事情积极向上的,第二,就是可能有一部分人依此可以吸取一些经验,但还是要告诫很多人: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

人是多变的。

每一个人的阅历,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心里塑造,也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黄晓明霸气侧漏的话: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更有书籍《你以为的真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等等

还有很多对人性研究的哲学家,很多对心理活动研究的心理学家。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现,有新的研究成果……

真的可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真的可以万无一失吗?

我不想给出答案,但是我认可一个观点: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

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过程中不断纠偏。结果总是不会太差,这就是我的自以为的。

贞观盛世,足以说明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可以把乱世治成盛世,我自认为唐太宗李世民胸有大志,文治武功,且不乏励精图治,躬身亲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事,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每一个观点都是你的自以为是。不褒不贬,每一个人都有自以为是的权利,但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学习的劲头。还是那句话,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

更多精彩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作者鹏少k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