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何意思?

2023-09-01 04:09 来源:别得网 点击: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何意思?

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何意思

车骑将军,这里的“骑”是读“jì”,而不是“qí“。“jì”是名词,“一骑(“jì”)”的意思是一单位的骑兵。“千骑(“jì”)”就是一千个骑兵。骑(“jì”)一般在古文用到。读作“qí”时表示动词,而这里的“车骑”则是名词。

车骑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汉时,车骑将军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战事时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后便罢官。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例外(与大将军等秩禄)。

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何意思

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的区别

骠骑大将军是大将军的一个名号。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

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的区别

骠骑将军什么军衔

始设于汉武帝次于大将军为正二品或从一品武职

蜀汉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哪个大

大将军比起骠骑将军那是大太多了大将军是中国古代武将最高军衔。骠骑将军在西汉的时候地位最高,但也只是与三公并列。到汉朝以后,骠骑将军位置逐渐下降,到隋朝的守候,基本上就是一个普通的武将,地位不高了

三国里的骠骑将军、大司马、大将军都是什么官职孰大孰小

骠骑将军(汉语拼音:piào,qí,jiāng,jūn):汉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

大司马最高(总兵权的主管)大将军其次(管现场的)骠骑最后(管现场的第二档) 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三国官制基本沿袭了东汉官制,魏国在三公之上另设大司马,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如:曹仁、曹休、曹真。洪饴孙《三国职官表》(《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中华书局,1987):“魏大司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黄初二年始置,位在三司上。前后居是官者三人--曹仁、曹休、曹真。…魏大将军上公一人,第一品,掌征伐背叛。建安二十五年,魏国初置是官,…班次在太尉上。司马师为大将军,以叔父司马孚为太尉,始奏改在太尉下。…后还复旧。前后居是官者八人--夏侯敦、曹仁、曹真、司马懿、燕王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于合肥。曹丕征东吴,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魏明帝曹睿即位,曹休进封长平侯。升为大司马,仍然都督扬州。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进封邵陵侯,升任大将军。230年,曹真到洛阳朝见皇帝,被升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吴国: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吕岱、施绩、陆抗、丁奉、朱然、全琮。

骠骑将军是多大的官

骠骑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武官官职中仅次于大将军。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李广利的贰师将军)。因为战功显赫,才能出众,汉武帝先是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又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将军一职,漠北之战后设大司马一职,卫霍加官为大司马,又定下法令,规定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有太尉之权,位在三公之上。由汉至三国,军号泛滥,然则始终以大骠车卫、四征前后左右为最高。“征西”、“车骑”之制,可见《宋书·百官志》:“魏世车骑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由“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可见这两个军号都高于“前后左右”将军,同时又位次三司,按汉魏惯例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