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八仙由来,八仙的由来?

2023-09-27 00:49 来源:别得网 点击:

八仙由来,八仙的由来?

八仙的由来

八仙是民间所喜爱的仙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那么八仙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八仙的神话传说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现在公认的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仙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据赵景深《八仙传说》指出,在元代,甚至在明代前期,八仙究竟是哪几位,尚无定论。

直到明代吴元泰《东游》和汤显祖《邯郸梦》问世后,八仙才按现在流行的八位固定下来。八仙并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有历史人物为依据,但到底是哪几位历史人物,说法一直各异。

铁拐李,一说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中说铁拐姓李,名玄;赵翼《陔余丛考》中记载,铁拐本姓刘;也有的书说他姓岳、姓姚等。张果老原名张果,有关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郑处海的《明皇杂录》等书。张果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说他诡称生于尧时,长生不老,因此不知他的籍贯和生年,武则天、唐玄宗似乎都信以为真,派使者去请他出山,曾出人宫廷等。

何仙姑的事迹见于宋人著《集仙传》,说她是唐代零陵人;《续通考》则说她是武则天时代的人,生于广州增城,是何泰之女。

韩湘子,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韩愈的侄孙,进士出身,官至大理丞;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

至于曹国舅,据《续文献通考》及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所载,是宋丞相曹彬的儿子、曹太后的弟弟;然而《宋史》中记载曹彬之子、曹太后之弟曹佾,未尝有成仙之事,因此,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对此提出了质疑。

有人说,吕洞宾、汉钟离、蓝采和纯属民间传说。其实这三位在历史上也是有案可查的。在八仙的来历中,故事最多分歧最大的是吕洞宾。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全唐诗》、《词综》中都收有吕洞宾的诗。明代有关吕洞宾的文章更多,有的说他是唐礼部侍郎吕渭之后,唐末举进士不第,也有的说他威逼进士及第,做过县令。

在八仙中,只有吕洞宾与张果老两位是正史中有记载的。

汉钟离,《全唐诗》卷三十一传中称他是唐咸阳人,号和谷子,曾遇老人授仙诀,后传道人崆峒山,也有人说他在唐末入终南山。

他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称他为汉钟离,《历代神仙史》把他列为汉代神仙,汉大将钟高权。关于蓝采和,陆游《南唐书》等书均有记载,是唐末逸士,据说他着夏服絮衫,冬天常卧于冰雪中,还常在长安市中拥蓝而歌,并自称蓝采和。

元代《蓝采和》杂剧又说他原名许坚,蓝采和只是乐名,《全唐诗》收有许坚的诗,注明是庐江人。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八仙的故事作过评价,认为这些故事最初是由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些民间故事结集起来的,但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解放后,我国出版了《四游记》,其中的《东游记》,就是专门讲八仙过海故事的。

八仙的由来

中八洞神仙的由来

八仙的成员演变过程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中八洞神仙的由来

八仙过海中的人物的来历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汉族民间传说。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