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中国省份排名GDP_中国省份排名前十名

2023-10-20 21:29 来源:别得网 点击:

中国省份排名GDP_中国省份排名前十名

中国省份排名gdp总量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其中,广州以2.1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居第一,深圳和上海紧随其后,分别为2.1万亿元和2.1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十个城市中,有六个城市的gdp增速超过了10%,这也意味着中中国经济的活力正在不断增强。其中,广州的gdp增速最高,达到了12.5%,上海和北京的gdp增速也在10%以上。

中国省份排名GDP_中国省份排名前十名-第1张图片-

一:中国省份排名GDP

近日,中国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排名,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各省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一、2021年中国GDP总量排名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GDP总量排名前十位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安徽、四川、湖北、上海。其中,广东GDP总量达到了10.9万亿元,居,江苏GDP总量达到了7.9万亿元,居全国第二,浙江GDP总量达到了7.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

二、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增速排名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增速排名前十位分别是: *** 、宁夏、新疆、青海、海南、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广西。其中, *** GDP增速达到了13.2%,居,宁夏GDP增速达到了10.2%,居全国第二,新疆GDP增速达到了9.9%,居全国第三。

三、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结构排名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结构排名前十位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四川。其中,上海GDP结构比重,达到了51.2%,居,北京GDP结构比重达到了45.3%,居全国第二,广东GDP结构比重达到了44.2%,居全国第三。

四、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贡献率排名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贡献率排名前十位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四川、湖北、上海。其中,广东GDP贡献率达到了18.2%,居,江苏GDP贡献率达到了13.2%,居全国第二,浙江GDP贡献率达到了12.2%,居全国第三。

五、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增长率排名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增长率排名前十位分别是: *** 、宁夏、新疆、青海、海南、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广西。其中, *** GDP增长率达到了13.2%,居,宁夏GDP增长率达到了10.2%,居全国第二,新疆GDP增长率达到了9.9%,居全国第三。

六、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投资排名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投资排名前十位分别是: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四川、湖北、上海、广东。其中,江苏GDP投资达到了2.9万亿元,居,浙江GDP投资达到了2.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山东GDP投资达到了2.6万亿元,居全国第三。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中国各省份GDP排名出炉,中国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各省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稳健,各省份经济发展也将会更加迅速。

二:中国省份排名前十名

全国前十个省市区具体报名参加高考人数的完整排名:

第一名、河南省120万人

第二名、河北省75.3万人

第三名、广东省70.2万人

第四名、湖南省65.5万人

第五名、广西壮族自治区61万人

第六名、安徽省60.1万人

第七名、山东省59.9万人

第八名、四川省57.6万人

第九名、江西省57万人

第十名、贵州省47.8万人

三:中国省份排名面积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GDP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去年的经济数据。目前,31个省份的2022年GDP数据均已揭晓。

第一财经

广东GDP总量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这也是广东GDP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40.3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2843.51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70934.71亿元,增长1.2%。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的三产比重比较高,广州、深圳的三产占比尤其较高,不过在去年受疫情影响也较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今年广东的第三产业会有比较明显的恢复。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也超过12万亿元大关。数据显示,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12287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江苏省统计局的解读称,从总量看,江苏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后,202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29万亿元,连续三年跨越三个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0.2%,稳定发挥了全国发展“压舱石”作用。

江苏之后,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87435亿元,增长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41个大类行业中,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浙江2022年实现GDP为77715亿元,继续位居第四,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22年,浙江全省新设企业中民营企业46万户,占新设企业数的93.5%。

中西部第一经济大省河南也实现了新突破,2022年全省GDP初步核算数为6134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1%。这也是河南GDP总量首次突破了6万亿大关,继续位居全国第五。

四川和湖北继续处于5万亿梯队,分列全国第六和第七位。

相比去年,今年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增至8个,比上一年增加1个,新增的省份是福建,福建与四川和湖北一起处于5万亿梯队。位居第八的福建与第七的湖北仅相差625亿元,差距非常小。

4万亿梯队的成员较多,包括了湖南、安徽、河北三个人口较多的省份,以及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2022年,有两个省份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分别是陕西和江西。

2万亿梯队省份共有7个,包括了重庆、辽宁、云南、广西、山西、内蒙古和贵州。其中,直辖市重庆2022年GDP已达29129亿元,距离3万亿大关非常近。同处西南的贵州则是首次突破2万亿元。

福建江西增速领跑

在增速方面,31个省份中,共有10个省份增速达到或超过4%,分别是福建、江西、湖南、甘肃、山西、湖北、陕西、云南、内蒙古和宁夏。10个省份中,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只有福建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22年,福建与江西增速均为4.7%,在各省份中并列第一。

这其中,福建增速在GDP超5万亿元的省份中位列第一。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去年福建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小,福建的新经济、新能源产业发展突出,比如代表性企业宁德时代带动了福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此外,福建沿海的港口资源好,在湄洲湾、古雷半岛等地大力发展石油炼化等产业,原来产业结构以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的福建,现如今产业结构更加平衡。

福建省统计局的分析显示,2022年1-11月,全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0%和15.2%,分别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8和9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6.6%和60.1%,引领作用突出,彰显工业发展的韧性。

与福建相邻的江西增速也达到了4.7%。2022年,江西外贸总值6713亿元,一举跨过5000亿元、6000亿元两个台阶,较上年增长34.9%;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15位,较2021年前进3位。从产业看,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1746.6亿元,增长28.8%;锂电产业进出口396.8亿元,增长2.5倍;光伏产业进出口263.3亿元,增长67.7%。

丁长发说,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就近转移的成本比较低。江西靠近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土地、劳动力价格比较低,比如赣南的赣州,有十几个县,人口总量大。近年来当地的招商引资力度很大,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的家具、纺织服装等很多产业转移到江西,因此近年来江西经济发展非常快。

而与江西相邻的湖南增速达到了4.5%,位居第三。湖南的情况也有些相似。近年来,湖南吸引了大量来自大湾区的产业转移落地,外贸出口增速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全省进出口贸易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关口,为7058.2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20.2%。其中,出口5154.6亿元、增长25.3%。

从南北方分布来看,增速前十省份中,南北方各有5个省份。这其中,一些能源产业发展突出的省份如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增速位列前十。整体来看,这两年受国内外能源格局影响,能源价格上涨,以能源产业为主的省份和城市GDP增长比较快。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局长潘志峰表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的增速中,能源工业拉动4.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4.4%。其中,煤炭行业增长8.0%,累计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在7%以上,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1%。从能源产品产量来看,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国的26.1%,居全国第2位;发电量占全国的7.7%,居全国首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今年,以能源产业为主的省份、城市增长快,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上涨。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还会持续几年。林伯强分析,能源发展突出的城市虽然当前经济增速很快,势头很好,但也要及早进行转型布局。因为等到产业供应链得到修复,能源价格也会下行。因此,这些地区要趁现在加快转型,加快产业多元化,增加后续抵抗风险的能力,“若等到能源价格下行、没钱的时候,要转型就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