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历时47天的衡阳会战,打得东条英机下台,是中国抗战军民伟大胜利

2023-12-06 20:20 来源:别得网 点击:

历时47天的衡阳会战,打得东条英机下台,是中国抗战军民伟大胜利

1944年,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不利局面的小日本开始急眼了,这群敢于惹事却没有能力平事的侵略者加大了对我国的侵犯力度。

他们启动了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集中火力进攻中国的河南、湖南和广西地区,史称“豫湘桂战役”。小日本的目的就是妄图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开辟新的战略通道,从而转移日本国内对他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所带来的悲观情绪。

但是,小日本想得挺美,却被揍得挺惨。因为他们不知道泱泱中华源远流长、地大物博,又岂是轻易任由外虏横行霸道的。他们不知道他们这次进攻的湖南是一个什么地方,可能他们没有听说过“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句话;他们也不知道即将让他们损兵折将的衡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可能他们根本不了解衡阳在当时与重庆、昆明并列的战时中国三大中心城市,税收居全国第二,被称为‘小南京’和‘小上海’。

据介绍,衡阳保卫战堪称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

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这次伟大的战役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看看在那个“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时代,华夏大地上是如何谱写可歌可泣的战歌的。

衡阳保卫战的背景

小日本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公开嚣张地在我们华夏大地上横行霸道,他们趁着雄狮未醒的空档,大行不义之举,并屡屡大放厥词,叫嚣着几个月占领全中国。

但是,当中华大地吹响了全面抗日的号角后,猖狂的日本帝国主义才意识到这个东方古国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浸染之下,这里的人民是多么的坚韧勇敢、热血无畏。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进行了几年了,虽然小日本仗着机械化部队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在一些平原地区的局部战役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中国人民发明“铁道战”、“游击战”、“地道战”等战术往持久战方向打之后,小日本在中国战场上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资源,但没有想到中国战场却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资源消耗深渊,大肆地消耗着他们有限的生机。所以,小日本又在亚洲战场外开辟了太平洋战场,妄想“拆东墙补西墙”来实现资源供给平衡。

却不料,他们显然低估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和能力了,1944年左右,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逐渐陷入了不利局面。

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处受挫的处境加剧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恐慌与焦虑,长此以往,他们将不战而败。

所以,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日本侵略者调整思路,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中国战场上来,意图尽快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开辟一条新的战略输血通道。

为此,日寇为他们前面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调集50万兵力,占他们侵华总兵力的80%,以陆海空全面配合的方式对横亘在中国东北和越南之间的河南、湖南和广西地区(当时华北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发起猛攻。

客观地讲,日寇当时在装备和火力上确实比我国更先进,所以在平原作战他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所以,1944年发动“一号作战计划”之后,同年4月就占领了郑州。

到了5月,日寇又顺势攻下了许昌、洛阳。

6月,中南重镇长沙也沦陷了,日寇将兵锋长沙以南的衡阳。

衡阳是战时中南大城,有“小南京”和“小上海”之称,税收位列全国第二,而且还地处粤汉铁路和湘桂黔铁路的交会点,是中国西南的门户和军事咽喉。它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将之称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丝毫不为过的。

面对日寇的疯狂进逼,1944年6月18日长沙沦陷后,中国赶紧布置衡阳防线。

此时守卫衡阳的是国军第十军,指挥官是军长方先觉,下辖四个师,分别是周庆祥的第3师、葛先才的预10师、荣有略的第190师以协防的暂54师。其中第190师和暂54师名义上是一个师,但实际上这两个师均不是整编师,加起来也就一个团的兵力。所以,守卫衡阳的兵力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上满打满算也就17000多兵力,相当于日寇的一个师团。

那么对衡阳志在必得的日寇对衡阳会战调集了多少兵力呢?负责衡阳会战的是日军第11军,指挥官是横山勇,日军第11军的主攻部队是第68师团、第116师团。另外日军还调集了13师团、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旅团支援和配合第11军进攻衡阳,总兵力达到十多万人。

6月23日,聚集优势兵力的日寇向着衡阳城呼啸而至,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即将打响。

从上述的对比介绍来看,中国军民在兵力、态势、装备各方面都处于下风,这场战争似乎注定是一场一边倒的毫无悬念的大败仗。但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他们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有限优势,在战前,我国军队集中动员和发挥了地利和人和的优势。

士气方面,衡阳人民的抗日救亡热情和斗志一直都很高,这里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烈士的故乡,饱经战火的淬炼,早已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衡阳,与衡阳守军同气相求。

地利方面,衡阳地处丘陵地带,城内多山,尤其是衡阳城西南面有无数山坡高地,这就为第10军的防线和据点构筑创造了有利条件。方先觉军长命人在这里构筑有四通八达的战壕工事和无数暗堡据点,并将每个山头阵地前的断岩主坡削成九十度陡峭绝壁,进攻者只能架云梯才能向上攀登。

另外,中国军民还在战前通过抗敌后援会发动民众破坏道路、毁掉桥梁,切断了日军进攻路线。

日军曾派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称“株洲至衡阳之铁路和宝庆至衡阳之公路,悉被衡阳居民破坏,运输设备,一无所有。”

同时还有3000多名工人征用了120余万根木料配合第十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各街道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铁丝网等,构成坚固的防卫体系。

双方摆明车马,大战一触即发。

衡阳保卫战的惨烈经过

日寇率先发动进攻,他们兵分三路:中路由湘潭经衡山,攻衡阳正面;右翼出湘乡趋永丰,攻衡阳西南面;左翼由醴陵出攸县、茶陵,南犯安仁、耒阳,包抄衡阳东南面,企图切断第四战区国民党军由韶关北援衡阳的通道。

6月24日,敌第68师团在东阳渡以西强渡湘江,从南面围攻衡阳。

26日拂晓,衡阳机场为敌占领。

因为中国兵力有限,防线不能布置得过长,外围阵地的防御火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日寇在28日便完成了对衡阳的四面包围,并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

日寇还是采用了老套路,先以排炮集中轰击,飞机编队俯冲轰炸,然后在火力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早在长沙会战之中就和日军几度交手的方先觉军长对日军的套路早已熟悉,他让将士们借助掩体躲过了日寇的疯狂轰炸,直到日寇冲锋的时候才全力反击。

一时间,本以为我方阵地被摧毁的日寇被铺天盖地的手榴弹炸得哭爹喊娘,败下阵去。

心有不甘的日寇随后又进行几番更为猛烈的轰炸,并在轰炸过后发动了几次大冲锋,均被守军用机枪和手榴弹抵挡了下来。

日寇首战不利,气得第68师团长佐久间亲自到前沿指挥部队冲锋,却不料连同他的参谋长原氏真三郎大佐,以及师团司令部的许多宫佐、士兵都被炸死、炸伤。

次日(29日)黎明,日寇卷土重来,在第68师团新任师团长的指挥下,继续轮番发起猛攻,但也均被衡阳守军寸土不让地抵挡下来了。

到了晚上,久战无功的日寇派出一个联队的兵力准备搞夜袭,结果被早有准备的我方守军发现在铁丝网外,又遭到了一顿猛烈的轰炸。

6月30日,日寇再派两个师团发起疯狂进攻,除在守军阵地前丢下无数死尸外,一无所获。

7月1日黎明前,已经被打得火冒三丈的日寇集中了各种火炮,对城西第一线山头阵地持续轰击了一个小时,在确信守军阵地被完全摧毁之后,再次发起总攻。但结果便是冲在前面的两个中队被我方守军炸得全军覆没。

7月1日中午一直到7月2日上午,恼羞成怒的日寇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开始不计代价的冲锋,但不管他们如何猛冲猛打,我方守军誓死不退,始终没能让日寇占领一寸阵地。

就这样,在牺牲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中将及以下官兵2000余人后,日寇被迫在7月2日下午结束了对衡阳的第一轮攻击。

日军发给横山勇的第一轮进攻汇报是:

我军进攻受挫,从6月28日发动攻城以来,已逾五天,未能前进一步,部队伤亡惨重。炮兵部队炮弹已打完,步兵弹药也消耗殆尽,无力再发动进攻。

横山勇经请示火田俊六总司令官同意,下令停止攻城,同时对前线部队进行休整。

经过短暂休整和补充后,日军于7月11日晨发起第二次总攻击,日军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团在兵员和弹药得到充分补充后,又向守军阵地发起大规模冲锋。

为给地面部队扫除进攻障碍,日寇第5航空军出动主力,轮番轰炸衡阳城和守军阵地。其轰炸机第6、第44两个战队的主力,在第1飞行团战斗机掩护下,对市区和西南两面的山头阵地进行反复轰炸、扫射,将外围阵地上的据点、工事、战壕几乎摧毁殆尽。

我方守军一度只能依托敌军炸出来的弹坑进行掩护抵抗。

更为严重的是,城内所有的有线通讯线路都被敌机和炮火炸毁。方先觉将军同各师、各团的联系中断,只能靠传令兵奔走相告。

最后,方先觉将军干脆舍弃居中调度,直接带领警卫到各阵地上去指挥、督战,也正是凭借如此的三军用命,日寇的疯狂进攻再次被打退。

7月13日,又是三天未能前进一步的日寇下令第116师团步兵第120联队在联队长和尔大佐的指挥下,向山头阵地发动冲锋。结果和尔大佐被当场炸死。

另一边,进攻张家山的日军第2大队足立大队长和该大队5至8中队所有的官佐全部在进攻中牺牲,仅剩四分之一的日寇逃出生天。

屡屡受挫的日寇终于明白,但凡每一个阵地上有一名中国军人在,他们都是不可能占领那个阵地的,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空军和炮兵的轰炸,直到把我方阵地彻底炸成一片废墟。

就这样,衡阳城在日寇无穷无尽的轰炸之中,挨到了7月18日。

日军第68师团主力志摩旅团终于在炮火的掩护下,慢慢推进到了小西门外四百米处,但却在此遭到了我方守军的疯狂火力封锁。

日寇赶紧调集炮火进行火力支援,但是在炮火轰炸之后,我方守军却把日寇的先锋部队放进来后,纷纷引爆手榴弹,拿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打法。

由于两军搅成一团,日军炮火无法开炮支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冲锋部队被消灭。

直到7月19日,经整整一天一夜的殊死拼搏,日寇的第68师团志摩旅团才好不容易地向前推进了一百米——离小西门三百米了。

此时,由于衡阳久攻不下且己方伤亡惨重,日寇的火田俊六总司令终于坐不住了,电话严斥了横山勇,责令其迅速攻下衡阳城。

身在长沙第11军前进指挥所的横山勇却面对作战地图一筹莫展,不是自己没有尽心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衡阳城居然这么难打,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两个甲种精锐师团,还配有那么强大的炮兵部队和轰炸机战队,竟然攻打了几十天,丢下那么多尸体,还攻不下一个只有一个残缺军的兵力的衡阳孤城。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7月20日,横山勇再次下令停止攻城,因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衡阳这座孤城,拿出更有效的作战的方案来,否则日军的士气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威信都将在衡阳城下毁于一旦。

退无可退的横山勇决心孤注一掷,集结周围所有可用兵力去攻取衡阳,并亲自上阵督战。

他的具体部署是:第40师团南下占领衡阳城西北角,阻击第六战区援军;第58师团南下加入北面攻城;第13师团(已在衡阳南方耒阳附近)北上与第68师团一起共同攻打南门;第3师团从茶陵转进耒阳地区随时准备加入攻城作战;第116师团仍攻打西门;其他各师团和军直属部队在湘江两岸阻击来援的中国军队,使其不能接近衡阳。

与此同时,横山勇还从长沙运送36吨弹药去补充攻城部队。并把刚刚抵达长沙的第64师团、派遣军直辖的松井部队和一批野战补充队兵员运到衡阳补充衡阳各师团的战损。

7月30日,经过10天的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的日军终于对衡阳城完成了第三次总攻部署。

第58师团和军直辖炮兵部队负责攻打北门;第40师团在西北角策应;第116师团和炮兵第2联队:步兵炮队负责攻打西门;南门还是由第68师团、第13师团和独立山炮第5联队、步兵炮队、速射炮队负责;东门则是第13师团一部和山炮第19联队负责。

空军方面,日寇则派出了第5航空军的轰炸机第6、第16、第44三个战队和战斗机第1、第8两个飞行团进行立体掩护。

8月3日午夜,日军连夜对衡阳市区、西南两面高地施行地毯式轰炸,一直炸到拂晓。没有了耐性的日军是不想空军轰炸耽误他们的冲锋时间。

飞机轰炸之后,又是一轮接一轮的火炮轰炸。

然后,狡猾凶恶的日寇才从各个方向发起了冲锋。

东门的日军第116师团一部冲上对面一个山头阵地,发现战壕内蓄满了齐腰深的积水,对于中国军队的将士们一直浸泡在水中坚持战斗,感到无比震惊。

但很快他们就会感到更加震惊了,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已经被他们狂轰滥炸的中国军队再次用集束手榴弹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夜里,日寇再次发动夜袭,偷偷摸进了中方阵地,却不料突击队再次被中方守军全歼。

南面的第68师团想一雪前耻,也在8月3日清晨发动了猛攻,扑上了一块高地,却依然遭到了我方的疯狂压制,头都不敢冒。

后来在炮火支援下,日寇的两个大队发动冲锋,企图救援被压制在高地的部队。结果这两个大队的中队长、小队长全部被击毙,死伤惨重地败退。

其他几个方向的进攻也均被我方打垮,这次战斗持续到了8月5日。

已经被打得暴跳如雷的横山勇于8曰日下午再次下令对衡阳城和我方阵地进行全面轰炸,一直持续到了夜幕降临。

夜里,第116师团第133联队长黑獭少将决定由第1和第2两个大队组成夜袭队,研究好了行动方案,准备在深夜十一点开始出击。

但是在晚上十点刚过,那两个整装待发的日军大队便遭到了炮击,两个大队长一死一伤,其他夜袭队员死伤操作,夜袭计划被迫叫停。

8月6日,又是新一轮的全面进攻,日军第58师团终于从北门攻进衡阳城了。

此时的衡阳守军处境已经相当艰难了,孤军奋战40多天,水陆空全面被围,他们早已快粮尽弹绝了。

城内守军只能和入城敌军进行白刃战,和日军拼刺刀,最惨烈的时候,最近的一股日军距离方先觉的军部也就仅仅一、二百米远,参谋长孙鸣玉只好亲自带领特务营和军部科室人员在军部附近同敌人厮杀。

防线被攻破,到处在巷战,各部彻底失联……方先觉将军在军部还有一部电台可与重庆相通的情况下,含泪发出最后一封电文:

重庆、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

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进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吾等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

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饶少伟、孙鸣玉。同叩于6日。

8月6日夜,衡阳城内的巷战仍在继续进行。第58师团第93大队和第96大队在巷战之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一直比较悲催的第68师团仍旧被守军堵在西南城外阵地前,并在这次攻城战中交代了他们的第57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

8月7日拂晓,日军再次集中炮火对于仍在顽强抵抗的西、南两方向守军阵地持续轰击了一个小时。

8月7日白天,各路日军终于纷纷突破防线,大规模进城了,但是等待他们的依然是至死不休的巷战。

8月7日下午,日军让一名俘虏带话给方先觉将军,要求第10军停止抵抗。

随着日军渐渐控制了市内多数制高点,城内守军大势已去。方先觉将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保全那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军民,于8月8日早晨,迫不得已下令停止抵抗,向日军投降。

历时47天,震惊中外的“衡阳会战”就此落幕。根据战后统计,我方守军共打死日军约2万人、敌军伤近6万人,我方守军牺牲1万6千余众,最后仅存1200余人。另有3174名衡阳人民为抢挖工事、运送弹药光荣牺牲了。

千年古城夷为平地,抗战英豪永垂不朽!

衡阳保卫战的伟大意义

战后,出于对一个优秀的对手的尊重,一向暴虐的日军主动向方先觉将军等人伸出了橄榄枝,甚至将被俘的第10军官兵重新编成一个军,取方先觉之“先”字和天皇昭和年号之“和”字,定名“先和军”,邀请方先觉任军长,并诱以优厚待遇,但遭到了方先觉将军的严词拒绝。

宁折不弯的对手总是比卑躬屈膝的奴才更容易获得众人的尊重,日军先后分批释放了第10军四个师长和一些官兵。

同年12月,不为日军开出的各种条件所动的方先觉将军也被日军礼送出营,返回重庆。

蒋介石对于率军投降的方先觉将军心中有愧,所以既往不咎,继续安排其在军中留任。

衡阳保卫战尽管最后将降城亡,但这毕竟是建立在敌我悬殊的客观基础上,无可厚非亦虽败犹荣。勿以胜败论英雄,衡阳保卫战给予了甚嚣尘上的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和精神。这才是最为宝贵的!

日寇做梦也想不到,一座孤城、一军将士,竟然让他们投入了数倍的兵力,耗时47天时间,丢下几万条性命才勉强拿下。这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实际上,方先觉在战前接到的战斗任务是坚守10天,等待援军。但是,方先觉将军率领全军将士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了47天,并让敌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在粮尽弹绝的情况下投降,于情于理,这些人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他们都无愧是中国的热血军人。

据老兵彭中荣回忆,在衡阳保卫战出现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譬如主守城南张家山、五桂岭阵地预十师3个团、直属部队伤亡90%以上却死战不退;譬如五桂岭争夺战中,半天时间里就晋升了5个营长,但又全部阵亡;譬如张家山阵地的预十师三营独力苦战,营长牺牲后,副营长顶上,副营长牺牲后,连长顶上,直至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就连作为对手的日军,也对这次会战中的我方将士给出了高度评价:

《日本帝国陆军最后决战篇》里有这样的记载:“敌人之守将方先觉将军,为一号骁勇善战之虎将,其第十军之三个师,皆以必死之决心,负隅顽抗,寸土必守,其孤城奋战的精神,实令人敬仰。亘四十余天之激战中,敌人尚无一卒向我投降。”

在衡阳保卫战中,我中华儿女誓死不屈的英勇顽强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我方的顽强抵抗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被迫下台来平息舆情。

鉴于此,衡阳市被誉为“抗战纪念城”,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被政府命名的“抗战纪念城”的城市。这是实至名归的。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不管如何,它将永远是中华抗战史上光耀千秋的荣耀和光辉。

同时,衡阳保卫战中中国将士痛击日本法西斯,既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也与盟军在欧洲大陆及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遥相呼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的这曲极其悲壮、惨烈的赞歌,希望我们永远铭记和感恩那些为了祖国壮丽秀美河山而不屈战斗、英勇牺牲的先烈。毛主席曾在《解放日报》上高度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发扬衡阳保卫战的精神,让举世皆说“中华儿女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