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群岛:如今用处却非常大
斯瓦尔巴群岛:如今用处却非常大
100年前,法国硬塞了一块“无用之地”给我国,当时的他们洋洋得意,何曾想,如今这块地方却有非常大的用处。
中国的海外“飞地”
一战结束以后,中国虽然名义上是战胜国,但我国也因此有5万人战死在欧洲,这是用5万国人性命换来的胜利。
1917年段祺瑞领导的北洋政府正式加入了协约国,可以当时的情况,北洋政府根本无力派兵前往欧洲作战。
最终北洋政府还是决定采用派遣劳工的方式,为协约国提供支援的。
短短一年里,北洋政府先后投入了接近三十万劳工送往欧洲战场。
战争期间,近5万的中国劳工死在了欧洲战场。
而当时的中国仍旧处于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以至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居然落了个战败国的待遇。
日本占领了中国青岛之后,提出“二十一条”。
英法准备牺牲中国,美国也因为利益问题,最终背叛中国,让日本得到了青岛。
导致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日本侵略占领别国,西方列强也没闲着,正忙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全球建立属于自己的殖民地。
可世界的版图就这么大,能占的地方差不多都已经占全了。
北极就成为了他们下一处的目标。
使得原本归属于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就这样被瓜分殆尽。
西方列强想着,正好眼下有个慨他人之慷的机会,不如就给中国个甜头,安抚一下,方便日后继续宰割。
毕竟北极这块飞地,距离中国3000多公里,对中国来说,也只是口头上的实惠。
再者,缔约国中还分有各种阵营,大多是“亲英派”、“亲美派”,法国希望借此机会拉拢一个伙伴,提高一下自己在缔约国中的话语权。
所以,经过一番综合考虑之后,法国给当时的北洋政府头目段祺瑞发来了签订条约的邀请,表示北极圈有块不错的地,你们派人来签下条约,只要表示认同这块地属于挪威,以后就能自由进入这里,并且还能采矿呢。
段祺瑞一听要签订条约,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要知道中国从1840年至1943年,签了不少的条约,但基本上都是不平等条约,都是国耻。
此时中国人民民智已开,各种思潮、运动风起云涌,段祺瑞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怕自己背上骂名,就一口回绝了。
法国人得知段祺瑞要拒绝,立刻言辞激烈的表示,不同意?我就打你!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历史上,北洋政府从1912年建立之初,各路军阀一直混战不休,黎民百姓因此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段祺瑞实在没有能力和精力与武器先进的法国硬刚。
于是,1925年,段祺瑞依着法国的意思派人前去签下了《斯瓦尔巴条约》。
北洋政府签订协议之后三年的1928年,一共执政16年的北洋政府就消亡了。
《斯瓦尔巴条约》也随风淹没在了历史中。
而时至今日,被中国遗忘了快一个世纪的条约,法国硬塞给中国一块“无用之地”,如今用处却非常大。
斯瓦尔巴群岛被分割的时光
这块“无用之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又叫作斯瓦尔巴群岛,面积有6.1万平方千米。
从二三百年前起,被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北冰洋包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就是北极地理大发现的重镇。
群岛上的新奥尔松,无数北极探险家都曾踏足,更是作为人类进军北极点的出发地之一。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是荷兰探险家巴伦支于1596年6月19日首先发现。
随后,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欧洲人乘船渡洋去“走西口”,早先最多的是挪威人和俄国人。
他们先是捕鲸猎熊,后来渐渐转向开采煤、磷灰石、石棉等矿产资源。
之后,美国人、挪威人、意大利人纷至沓来,先后从这里驾驶飞机或飞艇飞越北极点,开启了北极探险时代,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有利益就会有竞争。
单从地理角度而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5个环北极国家最近。
在有关北极利益的多元化竞争中,主权决定一切,争得主权就掌握了北极资源的绝对处置权。
历史上,北极地区鲜见人类活动的记载。
因此,有关北极的历史主权并无定论。
自1920年以来,上述5国基于地缘的视角,一直在为北极领土主权争执不休。
有西方学者认为,目前有关北极领海的争夺犹如15世纪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
在此过程中,下手较早、坐拥北极半壁江山的俄罗斯抢得先机。
到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发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际社会围绕着北极主权归属、自然资源开发、国际航线管理的利益博弈日趋白热化,企图将北极作为他们的殖民地。
于是欧洲诸国相继宣称对该群岛拥有主权,几乎所有欧洲列强都想把这块土地占为己有。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方面得逞,由此驱动的北极军事化正在使昔日的蛮荒冰原发展成为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如果不缔结一份条约让大家遵守,那欧洲各国就有可能因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发生战争。
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
条约签订五年后,包括中国、苏联、德国、芬兰等三十三个国家加入了这个条约,使缔约国的数量从十八个增加到五十一个。
按道理来说,西方列强不会好心将自己的囊中之物拿出来和别人分享的,为何会再让别的国家加入该条约呢?
这是因为西方列强们认为这份条约的缔约国数量太少了,他们担心这份条约因为缔约国数量太少从而缺少一定的国际认可度,会很容易被否认,所以列强们决定再拉拢一些国家加入其中。
毕竟,得到利益的人越多,利益主体就会被维护的越稳定。
《斯瓦尔巴条约》的重要性
《斯瓦尔巴条约》将斯瓦尔巴的主权授予挪威,并解决了领土所有权问题。
然而,该条约的另一个目标是确保已经在该群岛活动的其他国家国民的经济利益。
根据该条约,所有缔约国公民均可自由进出该地区,并在该地区内进行任何不违反挪威政府法律的任何行为,不需得到挪威政府签证许可,但进入该地区需要接受挪威政府的法律管制,同时一些权利向缔约国开放,兼顾不同要求。
在涉及条约规定的经济活动(海上、工业、采矿和商业活动)时,挪威对签署国国民的待遇不能低于对本国公民的待遇,必须允许这些国民平等地进入这些岛屿。
条约还规定,挪威不能将这些岛屿用于“好战目的”。
斯瓦尔巴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常常被遗忘,有时甚至被挪威人自己忽视。
尽管如此,鉴于斯瓦尔巴特岛的战略重要性,挪威历届政府都在设法维持该群岛上的挪威人口,并对抗第三方的影响。
这主要是通过补贴煤矿开采和支持最大的社区朗伊比恩来实现的。
如今,随着人们对北极地区的普遍关注,斯瓦尔巴群岛在地区关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挪威大陆和北极之间,有许多原因使其成为一个特殊的地方。
由于恶劣的气候和难以接近而长期被视为“无人区”,斯瓦尔巴群岛现在正经历着越来越多的变动和关注,这与整个北极地区没有什么不同。
自从授予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主权的《斯瓦尔巴条约》签署一百年以来,这个北极群岛的战略和地缘政治重要性从未如此之高。
开发北极,中国第一人
面对着极其重要的北极,中国始终无法进一步进行探索。
而想要在临近北极圈建立自己的科考站,更是遥不可及。
这时出现了一位科学家,他功不可没,因为有他的存在,才建立起了中国的北极黄河站。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
高登义196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山地、海洋和极地地区大气运动规律以及天气气候和环境关系的研究。
他先后组织和参加青藏高原、南极、北极和西太平洋等科学考察40余次。
先后3次参加了对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发现了珠峰山地在大气和大气环流中的重要作用。
高登义于1985年和1988年两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1991年受邀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成为中国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第一人。
也就是此次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吹响了在北极建立黄河站的号角。
1991年秋天,中国学者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挪威、俄罗斯、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开启了长达10年的中国民间北极科考之路,为政府的北极科考奠定了基础。
高登义说,这次考察的最大收获是在Y·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
他在书中注意到,中国是1925年成为缔约国,当年签订这个条约时,很多国家都没有看到实际的利益,北洋军政府也不怎么关心这个条约,更没有进行宣传,因此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儿,当时的资料也随着战乱丢失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这个条约的名称更少有人知道。
时过境迁,人们已看到了北极的实际利益。
北极涵盖北冰洋广袤的冰海,毗邻亚、欧、北美三大洲北部沿岸高寒地带,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待开发的资源富集区。广阔的北极大陆架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地。
在这一地区,煤炭、铀、铜、锌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在人类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地球资源日渐衰减的今天,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令各国垂涎。
很多国家都来北极寻找资源,到北极进行探索。
因中国在北极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立足点,根本没办法开展长期研究,Y·叶新教授建议高登义向中国官方提议,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科考站。
高登义将《斯瓦尔巴条约》带回国,积极向相关方面汇报,立即引起了重视。
中国科学院责成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促成此事,并在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增加了一个子课题“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建站调查研究”。
《斯瓦尔巴条约》为中国登上北极开展长期科学考察解决了法律上的难题,所有的阻碍都不存在了,因此我们才有机会建立这座北极黄河站。
97年的等待,终在这一刻大显身手
斯瓦尔巴群岛虽然距离我们有3000多公里的距离,但不代表它不重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环境对各国的影响,对北极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在2022年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总结起来共有五点:
第一,北极的气候系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天气气候,左右着我国主要经济地区的季节交替与旱涝风霜。
第二,北冰洋洋流对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和海洋经济渔场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目前的远洋捕鱼船已逾千艘,年渔获总量超200万吨,其中1/4来自北冰洋及白令海临近海域。
科学考察将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了解北冰洋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对我国渔业发展的影响,以利于我们对远洋渔业下一步的发展做出预测。
第三,北极研究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针对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的国土整治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第四,我国国内目前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而北极地区是世界第四大油气富集区,开展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与合作开发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此举同时也可为世界共有资源的调查和我国享有的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对于中国来说,东北航道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补充的主要航段。
目前从中国通往欧洲的最短航道要穿越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距离大约为10000海里,而北极的东北航道如果能实现正常通航,将把这段距离缩短至7000海里左右,整整少走了3000海里。
距离大大缩短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即使东北航道只是夏季阶段性开通,也会吸引很多国家加入到对航道的开发过程中来。
97年前,中国不经意签署的一份条约,却在多年之后为中国带来了超出想象的意外之喜。
不过中国如今的强大绝不是凭借运气,而是因为我们有着伟大的领袖,听党指挥了百万雄师,更有无数赤胆忠心的中华儿女。
参考资料:
中国北极考察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1-01-03
到斯瓦尔巴群岛探险去 ;中国科普网 ;2021-01-03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开始今年考察任务;人民网;2019年05月26日
中国科学家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有了《斯瓦尔巴条约》 ; 北方网;2001-10-24
北极航道:改变世界的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
- “最美最帅”的插画师,明明能靠脸吃饭却还那么拼才华!
-
2023-12-09 18:45:11
-
- 中国百家姓-赵(家谱及辈分)
-
2023-12-09 18:43:06
-
- 全球有几款第五代战机?它们的战力如何?歼-20能排第几?
-
2023-12-09 18:41:02
-
- 实探日本“自杀名所”青木原树海,没传闻那么玄,遇见人才可怕
-
2023-12-09 18:38:56
-
- 周群飞:从打工妹到中国女首富的励志创业史
-
2023-12-09 18:36:51
-
- 木村拓哉浅野忠信才是官配,竹内结子变炮灰,我猜对了不?
-
2023-12-09 18:33:58
-
- 异域造型难驾驭?这6位异域风太美,有人媚眼含羞,有人惊艳勾人
-
2023-12-09 18:31:53
-
- 美剧《逍遥法外》,让你看看帝国女性的魔力!
-
2023-12-09 18:29:48
-
- 唐太宗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真正排名
-
2023-12-09 18:26:55
-
- 加拿大的国花,代表各省的花草
-
2023-12-09 18:24:49
-
- 《绿巨人》《无敌浩克》《复仇者联盟》:三代绿巨人CG技术分析
-
2023-12-09 18:22:45
-
- “铁幕”的出处来自何处?铁幕这一名词的出现表明了怎样的本质?
-
2023-12-09 18:20:40
-
- 再见,默克尔!(从科尔小女孩到欧洲妈妈,一代女王的崛起之路)
-
2023-12-09 18:18:35
-
- 公安局的事业编该如何改革!
-
2023-12-09 13:02:33
-
- 梗学研究院:“这谁顶得住啊”是什么梗?
-
2023-12-09 13:00:27
-
- 代理省长如何产生,为啥不直接选省长?
-
2023-12-09 12:58:22
-
- 《楚乔传》里的萧策和《琅琊榜》里的萧景琰存在什么关系?
-
2023-12-09 12:56:16
-
- 《奔跑吧》对战《爱情公寓》,陈赫是赤赤还是曾小贤?
-
2023-12-09 12:54:10
-
- 硬派画风的《海贼王》美图分享!这个风格的蕾玖性感迷人
-
2023-12-09 12:52:05
-
- 印度游客到中国旅游,待了一个月后直言:中国怎么这么厉害?
-
2023-12-09 1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