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陈知庶:陈赓之子,解放军少将,97年担任驻港部队副司令员

2023-12-11 05:15 来源:别得网 点击:

陈知庶:陈赓之子,解放军少将,97年担任驻港部队副司令员

电视剧《亮剑》几乎家喻户晓,其中,主角李云龙的形象更是被奉为经典。

剧中多次提到,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他的老旅长陈赓。

陈知庶,就是陈赓的儿子。

陈知庶出生在1954年,是陈赓的第三个儿子。

他曾担任过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任少将军衔,为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代从戎

陈知庶之所以从军,与他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

陈知庶的曾祖父陈翼琼是湖南省湘乡市人,他出生在战乱四起的年代。

尤其是,陈翼琼还家境贫寒。

为了吃上一口饱饭,也为了保卫山河,他毅然决然的投奔了当时在湘军中的叔父陈浞

没想到,陈翼琼十分有领兵作战的天赋。

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在湘军中的官职已经相当于师长。

陈知庶的家中曾经挂过曾国藩手书的“大树长荣”,就是写给陈翼琼的。

陈知庶

陈翼琼晚年归乡之后,曾经告诫子孙:“不得从军不得为官,只令其读书。”

所以,陈翼琼的两个儿子都没有从军。

但是陈赓不一样,他是陈翼琼最宠爱的孙子,头脑灵活,并且从小就有从军的梦想。

眼看着军阀们在湖南的地界混战多年,他心头焦急。

1916年陈翼琼去世,他就逃了婚,并且如爷爷当年的那样加入了湘军。

陈赓在湘军中呆了四年,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

于是脱离军队,加入了湖南自修大学。

也就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

1922年,陈赓入选黄埔军校第一批学生。

此后的时间里,陈赓一直在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奋斗着。

他上能领兵打仗,下能搜集情报。

经历也很丰富,既被敌人逮捕过,也去苏联留过学。

叶剑英做了一首诗评价陈赓:

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 平生嫉恶如仇寇,湖海元龙祭祖先。

叶剑英

良好的教育

陈赓一生中有四子一女,他们通通都有不小的成就。

长子陈知非是陈赓第一位夫人王根英所生,他也是陈赓子女中唯一一位没有进入军工系统工作的人。

陈知非

不过他凭借着过人的努力和智慧,进入了航空航天部门工作。

1939年,在外作战的陈赓收到了夫人因病去世的消息,他形容那一天为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最惨痛的一天。

四年后,他娶了第二位夫人傅涯,并和傅涯育有三子一女。

次子陈知建,三子陈知庶和小儿子陈知涯都是军人,也都是少将军衔。

小女儿陈知进是家中学历最高的一位,硕士毕业后进入了军医院工作。

陈知进

陈知庶曾经回忆: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亲从13岁的时候,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从北伐战争开始,一路打到抗美援朝,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的身上也是伤痕累累。在战场上,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将;而在子女的眼中,他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辈。”

不仅在子女眼中陈赓平易近人,在下属的眼中陈赓更是平易近人。

长征的时候路过沼泽地,荒草萋萋,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陈赓却主动把青稞让给饿肚子的小战士。

在毛主席眼里,陈赓不仅是下属,更是朋友。

陈赓

一般人是不敢跟毛主席开玩笑的,但陈赓为人幽默天生乐观,是为数不多能跟毛主席开玩笑的人。

陈赓待人处事的态度,给陈知庶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后来,陈知庶担任司令员去地方视察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平易近人,和大家同吃同住。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陈赓绝不含糊。

虽然他是开国大将之一,但他也绝不允许子女们奢侈度日。

陈知庶小时候,都是捡哥哥们穿小了的衣服穿,然后再留给弟弟。

陈赓自己也为子女们做榜样,他每每和人出去吃饭,一碗羊肉泡馍足矣。

不仅如此,陈赓给陈知庶留下的还有爱国的热情。

因为父亲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至死不渝,陈知庶也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

眼见着敌人就要直奔指挥部而来,蒋介石已经准备好了自杀。

陈赓却背着他一路狂奔,度过河脱离了危险。

自此之后,蒋介石就把陈赓视为救命恩人。

红军时期,国民党抓住了陈赓,蒋介石却决定放陈赓一命,并说“欢迎你再来”。

然而,陈赓是把家国大义凌驾在自己生命上的人。

他对蒋介石说:“再来,我就带着十万部队来。

后来,陈赓果然带着十万部队攻下了南昌。

因为父亲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至死不渝,陈知庶也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

12岁时就自己偷偷跑去找聂荣臻元帅要求参军,还真进军营当了7个月兵。

因为年龄太小,又被部队送回了家。

后来又跑到东北找到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要求当兵,被送到某部农场劳动了几个月。

1969年,15岁时他终于得遂心愿,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聂荣臻

四十五载军旅生涯

陈知庶之所以叫陈知庶,是因为陈赓他希望陈知庶能体会到广大人民的疾苦,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陈知庶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相比于父亲,他身上更多了一层文人的气质。

据陈知庶的战友回忆,十五岁刚参军时的他还是个半大孩子,却被分到了重喷火排。

几十斤的设备压在他单薄的身躯上,陈知庶却没有叫一点苦。

刚来的时候,他还不认识韭菜。

看到战友们都在摘韭菜吃,也去摘了一把嚼,并奇怪道:“这有什么好吃的。”

战友们扒开他的手一看,不由哄然大笑,原来他嚼的是青草。

当兵期间,陈知庶跟战友们打成一片,出身优越却没有丝毫优越感。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战友们都不知道陈知庶是陈赓将军的儿子。

直到傅涯来部队看陈知庶才戳穿了这个秘密,不过即使如此,陈知庶也没有获得丝毫优待。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陈知庶一直谨记着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平易近人。

升为领导后,也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

不在军队的时候,他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衬衫和裤子,十分朴素。

有一次,他回到陈赓将军曾经生活过的鹰潭,对人们说:“鹰潭对他们全家有重要意义。”

回去后,他又整理了陈赓将军在鹰潭生活日记原稿复印件送给鹰潭人民。

并为鹰潭题字:祝鹰潭明天更美好。

1992年,中央开始筹备建立香港驻军。

陈知庶被选为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

可以说,香港回归的整个过程,他都有参与其中。

一开始,解放军中并没有驻香港部队,这意味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近万人的海陆空部队,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当代人物-陈知庶

训练期间,部队被安排住在废弃营房甚至车库,条件异常艰苦。

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部队仍按照高标准训练,并且在1996年进港前顺利通过了中央军委的验收。

陈知庶后来回忆:“进驻香港是个庄严神圣的时刻,我至今难忘,热烈、隆重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场面,我们出发时,深圳市万人空巷,全城出动相送至口岸,那个场面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人人都以见证这样历史性的时刻而骄傲,作为中英防务谈判过程中唯一一位驻港部队代表,陈知庶自然也很骄傲。

但谈判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军事用地和防务设施交接上,就遭遇诸多难题。

英方在谈判伊始就把驻港英军最好的一块军事用地,位于中环的天马舰海军港池填了海,改作商业用地。

此外,还就先头部队进驻接防、是否携带武器等系列问题逐一进行艰苦谈判。

好在,这些问题都被陈知庶和谈判团其他人一一化解。

百年前,英国人就是从这里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百年后,中国人挺直脊梁,收复回了自己的最后一块失地。

这其中还有个插曲,陈知庶得知英军交接指挥官身高约182厘米,他决定一定要找个比英军更高的指挥官。

最后,选中了身高185厘米,有200斤的块头的谭善爱

谭善爱

在向全世界转播的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人提拔的身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7年7月1日,这是历史上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鲜艳的中国国旗在香港的土地上升起,另一旁是缓缓下落的英国国旗。

驻香港部队正式对香港进行了接管,陈知庶说:“那种扬眉吐气的痛快感觉,此生都不会忘记。”

2002年,陈知庶调回总部。

2004年开始,他一直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直到年满60岁退休。

纵观陈知庶一生,凭着家庭的影响和自己的热爱从军,戎马四十五载,为了新中国奉献良多。

陈知庶参与收回香港造福后世,后人也终不会忘记他的功绩。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当代人物-陈知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