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高适简介(高适简介50字)

2024-01-21 18:01 来源:别得网 点击:

高适简介(高适简介50字)

高适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高适介绍

1、高适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2、人物简介: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的简介

高适(700?—765),汉族。盛唐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生平简介

高适,字达夫,又字仲武,唐朝时期渤海郡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合称“高岑”,主要作品有《塞上》、《塞下曲》、《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高适生平简介

高适本来是渤海郡人,二十岁的时候前往长安,后来又游历到了宋州,并定居在了宋州宋城,亲自种田耕作,过了八年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公元731年,时年二十八岁的高适往北到了燕赵之地,想要进入到信安王、张守珪的帐下,并写下了几首赠别、边塞诗作。四年后,高适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于一年后创作了不少诗。三十五岁的时候,高适回到宋州,写了名作《燕歌行》,此后的十年间都住在这里,偶尔出游到楚地、东平、魏郡等地方。

公元749年,高适张九皋的介绍下参加了有道科,通过考试,当上了丘尉。这时候他已经四十六岁了。第二年秋天,高适带兵增援驻守边境的青夷军,在回来的路上写了讲述这次边疆之行的诗。公元752年,高适辞去丘尉一职,到长安游览,同年初冬,在哥舒翰手下做掌书记,后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助其驻守潼关。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沦陷,高适参与了讨伐永王和安史之乱的平叛,解救睢阳的危机。之后高适几经贬谪和升迁,最终在任散骑常侍时去世,终年六十二。

高适的诗有哪些

高适的诗中有很多是描写边塞士兵生活的,往往体现了一种高昂悲壮的艺术美。诗的类型以七言歌为主,题材丰富,包括了边塞诗、送别诗、忧民诗、咏怀诗、讽时诗这几种,用最朴实的文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看法。

高适的边塞诗有《燕歌行》、《塞下曲》、《九曲词三首》、《蓟门行五首》等,主张同质朴的语言表达现实的本质,也是其最有成就的一类诗。这些诗描写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赞扬了士兵为国立功的高昂之情和对和平的向往,并抨击将领不顾士兵的生死、奢侈享乐、安边无策,体现了高适的忧国之心。

高适的送别诗具有代表性的有《别董大》、《别韦参军》,虽然过着流浪困苦的生活,但依然以豁达的心境写下了这些诗。其《东平路中遇大水》之类的忧民诗反映民生矛盾,讲述了百姓生活的艰难。高适的咏怀诗如《封丘作》、《别韦参军》等作品,抒发了不能一展抱负的情感,《古歌行》等讽时诗批评了  政治  弊病,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

高适的诗全集赏析

高适的诗富有特色,文词雄壮,气吞山河,展现了与盛唐繁荣景象的相对应的朝气与积极性。在内容上,高适的诗以描绘现实景象为主,而且富有深度,既有崇尚功名的进取心,又有批判现实的悲壮。

高适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孤寂与困苦之中,养成了侠士直爽、豁达的个性,诗歌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深入地表现了主题。诗风淳朴豪放,粗犷有力,通常是描绘一幅宏伟的场面,再加以议论,充满豪情和骨气。

高适的诗在描绘现实状况和表达感情方面很少用拐弯抹角的方式,一般是直抒胸臆,给人很直观的感受,富有激情和力量,直击人的心理,充满正义感。高适的《燕歌行》一开始就给出了当时的背景,结尾处的议论同样直白有力。

高适的诗文词简洁淳朴、劲拔雄浑,完全从诗意本身出发,没有特别的雕饰,但是情感的表达却很深刻,以意境感染读者。

高适的诗题材多样,以边塞诗见长,表达了其忧国的思想。高适的阅历丰富了他的情感,所以他写的诗主要是写实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用简单质朴的词直抒胸臆,表达的思想复杂而有深度,具有雄浑悲壮的艺术特点。

猜你喜欢:

1. 唐朝诗人柳宗元

2. 唐诗300首全集

3. 唐朝都有哪些诗人

4. 唐朝诗人张九龄

5. 唐朝宰相李绅

诗人高适的介绍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 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 高适(702--765)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例如在《燕歌行》中,他就将沙漠的荒凉环境,激烈的战斗气氛,士兵的复杂心态等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风格。他的一些赠别诗,如《别董大》、《别韦参军》也具有他的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

高适简介

百度知道

高适简介

8高适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高□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而已。”高适生平和创作可分四个时期:①开元二十年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②开元二十年至天宝八载,首次出塞,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③天宝八载至十四载,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④至德元载(756)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色。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③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④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象《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而象《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遗》等,或抒发友情和别意,或向往隐居生活,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这类诗中也有一些企羡功名富贵和吹捧达官贵人之作,并无可取。此外,还有一些咏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写旅途景色的诗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颇有佳句。高适的诗在当时已享有声名。《新唐书·高适传》说他“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殷□《河岳英灵集》也称许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王士□指出高诗风格为“悲壮而厚”(《带经堂诗话》)。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

高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