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20天,煤医道最后的阵痛

2024-12-02 15:20 来源:别得网 点击:

20天,煤医道最后的阵痛

和唐宝一起,再逛一遍煤医道

没有任何一条道像煤医道。

老楼旧街隐藏的城市记忆在这里打一个结,悄悄收藏下唐山几十年独有的青年文化。

现如今,再走近这里,早已没有往日的热闹纷繁。曾经唐山的宵夜王者,今后该何去何从?

今天和我们一起,再逛一遍煤医道。

从华盛超市过个马路开始,一条巷子走到东,直到再也没有美食混杂的香气萦绕鼻息,便是煤医道东侧的尽头。

◎昔日的煤医道市场与如今

图源@摄影师白菜

已经开始拆除任务的煤医市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仅剩的几家商铺,还在坚持着用星星点点的光点亮这条充满回忆的街道。

现在和过去,这一条街都是附近居民的根据地,上海特味鸡柳,是这里的金字招牌。一份鸡柳酥脆入骨,鲜香入喉。

对于煤医居民来说,这片天地还是一片自给自足的城中城,从南向北的两个路口,满足了所有的衣食住行。

吃在煤医,住在煤医,医在煤医。

而如今,不只是小店门外人烟稀少,连隔壁的米线店,都贴起了“卖砂锅”这些带着凄凉的字眼。

这样的落寞,就算不是常来的熟客也能体会的到。

破败与寂寥终究是这条巷子不可避免的宿命,水果摊超乎往日的冷清,连营业到十点的鸡叉骨也失去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这条陪伴煤医道数十年的巷子终究迎来了剧终,提前下场。

天色一暗,煤医道东侧依旧是往日的模样。路上行人拥挤,两侧摊贩的欢声笑语挤破了街道直冲天空。

任一路之隔的市场已那般寂寥,煤医繁华也即将成粉末,可行人的快乐从未变过。

夜市最早以小饰品、日用百货出名,后来慢慢发展有了服装鞋包等全品类产品,甚至还发展除了萌宠产业。摊主们偶尔打趣道,不是自吹自擂,在煤医你可以置办下整个家。

如果说整齐码放是摊主对饰品的尊重,那出落层次就是对摊位进行艺术升华。

在琳琅的夹子里一眼相中绝对是一件难事,多数的客人都会被“乱花”迷离了双眼,陷入无尽的纠结之中。

相比起来服装摊主要整洁的多。几根货架,再搭上简易的米白色布幔,就是一间“铺子”,大小不过3、4平方米,所有的家当都装在一旁的铁皮箱里。

在还没有马云的那个年代,这3、4平米的铺子,就是唐山最早的“淘宝店”。放眼望去,女装精致时髦,男装素色时尚,总归是些潮流牵线的模样。

夜市的烟火气分为两种:一种簇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吵吵闹闹间见证人烟;另一种是挤过人群,点一份“新鲜出炉”,腾腾热气模糊视线,觉得无比畅快。

巴掌大的小推车在煤医道可是“龙头产业”,不用走进,就可以看到一烈烈的人群在摩拳擦掌,等待属于自己的美味。留下的独个回头客,操着正宗的唐山味,不慌不忙的和摊主唠起了家常。

晚上10点,这依然喧闹嘈杂。些许刺眼的灯,照亮每个人渴望热闹喧嚣的灵魂。

冰糖葫芦、石板烤肠这些日常至极的食物,在煤医道也多了些烟火气息。夹身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种,煤医道是众多商贩逃避“游记”,生根发芽的庇护所。

在最后“阵痛”的20天,每一次都当做是最后一次游览,因为煤医道曾见证过最活色生香的唐山。

煤医道似乎成了拆迁整改的代名词,从去年政府发布了自发市场依法取缔的计划开始,煤医道的去留一直牵动人心。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属于唐山人心中的白月光将不复存在,两侧的违规建筑分崩离析,片片倒地。

之后的20天,这里每个角落都在变化,风景将大有不同。好在还有街角的美食城,任世界纷繁杂乱,依旧岿然不动。

翻炒的火热,煎炸的魅力,是这里永恒的亮点。对于更多唐山人或是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些许年头的人,应该都对煤医道的美食有着复杂的情结。

在这里,美食摊位每天都在改变,但仍有些东西历经沧桑不改从前。或是各来一瓶冰镇大白梨的默契,亦或是...

再逛煤医道,可能十字路口的鸭肠、深秋夜里瑟瑟发抖的小柯基都不能再见,排队抢过的那份酥脆炸鸡柳也不知所踪。但灯火阑珊的美食城永远留着一分夜市的梦境。

还有20天,是煤医道最后的阵痛。有些地方,留存于2019年的10月,也总会有随记忆散开的那天。

或许以后,走过煤医道,依旧会有一个个操着外地口音的访客面对着美食城说道:“这里好热闹啊。”估计那时的我们会低头轻笑。

“当然!你还没见过她曾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