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93年湖南两村械斗:5000余人混战34小时,出动省武警队才平息风波

2025-03-18 01:40 来源:别得网 点击:

93年湖南两村械斗:5000余人混战34小时,出动省武警队才平息风波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93年9月11日,湖南郴州地区发生一起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村民械斗事件。

位于湖南郴州马田镇的马田村和井岗村,两村村民因为长久以来的积怨双方大打出手,事态愈演愈烈逐渐失控……而导致积怨彻底爆发的导火索,居然是三百斤猪油。

械斗期间,两村先后出动5000多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搬出各自的炸药、雷管、土炮、枪支等武器,上演了一出“阵地战”对决。

两村持续34小时的混乱,导致当地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交通线路瘫痪……在当地民警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最终是出动武警部队才平息这场械斗风波,最终酿成8人死亡、上百人受伤的惨剧。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作为相邻两村的马田村和井岗村,按照常理而言在言语沟通、交流合作方面都是很密切的,为何会发生两村如此仇视、以至于大打出手的事情呢?

事实上,两村的积怨可不是说一年两年,要确切说起,两村的矛盾居然有上百年历史。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民族文化和宗族文化都是深入人心的,为了不受欺负和更好生存,家族的抱团取暖也就成了必要手段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时候为了各自利益,各家族之间爆发冲突和矛盾也就在所难免。而马田村和田岗村之间的矛盾,也同样就是家族矛盾积蓄出来的。

马田村主要是以刘氏家族为主,而田岗村主要以李氏家族为主。相信村子一开始建立时,两家是并没有什么矛盾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矛盾就日益渐长。

虽然考究起来也不知道两个村子是何时有了矛盾,但这些矛盾我相信无非都是从争一块地皮、甚至一棵树积累下来逐渐闹僵,到最后两村甚至到了不相往来、家族规定不许通婚的地步,清末后期两村就多次产生冲突摩擦。

而这种矛盾随着一个人的出现,最后居然演变成了“世仇”,这个人就是马田村的刘胡亮。

刘胡亮生的那个年代,恰逢是社会最为动乱的年头,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割据,百姓生活可以说水深火热,为了生活,当时刘胡亮就和村里几人外出闯荡了。

还别说,这刘胡亮出去以后很快就参了军,真的就闯出了名头,参加北伐战争没几年后,就在国民党部队中混到了一个中校团长的职务。这升了官发了财,自然得回家光宗耀祖。

于是在1928年的一天,这刘胡亮就带着一众部队浩浩荡荡回了趟老家马田村。

村里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对于马田村来说,这可谓是喜事呀,大家伙是一窝蜂敲锣打鼓,准备着接风洗尘的酒宴,好不热闹。可这对于井岗村来说,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这刘胡亮多年不回村里,一回回到村里免不了是要东问西问的。这不问还好,一问呀村里的亲戚朋友、家族长辈都是你一句我一句数落井岗村的“不是”,这刘胡亮一听还得了,当即就带着手底下的人去井岗村了。

刘胡亮来到井岗村以后,以抓捕共产党的名义,将村里27个男人给捆了起来。尽管他们再三解释自己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依然被刘胡亮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枪决掉了。

大家想想啊,这可是足足27条人命啊。是井岗村多少个家庭的顶梁柱啊,对于井岗村的李氏族人而言,此举无异于血海深仇。

不过,碍于当时刘胡亮的势力,井岗村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对于田岗村也再不敢招惹。但越是这样的隐忍,心中的仇恨反而也就越大,这样的隐忍一直持续到湖南解放。

随着国民党的倒台和刘胡亮的失势,隐忍多年的井岗村和马田村冲突随之加剧,双方多次爆发冲突和互殴事件。不过此时新中国成立,在地方政府的多次派人调解下,两方的村族长都表示,会好好和平相处。

不过这种和平只是一种表面,单纯只是为了应付政府,时间没过多久,两村的人又闹了起来,依然是用武力在解决问题。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恨不仅没有化解,反而是一辈辈传下来。两村孩童间相互围堵掐架,互喷口水……再到成年人之间的棍棒锄头,两村的矛盾愈演愈烈。

今天不是这个村谁又被打,明天就是那个村谁又锤,这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两村之间的交界地俨然成了不敢逾越的红线。闹得实在过份了,政府部门也抓过一些人,多次进行教育,可是并没有什么用。

1993年,越积越多的矛盾使两村之间的冲突到达顶峰。

8月4日,井岗村村民李国突然叫上村里的几个朋友,冲进马田村将一家商店里打砸,打伤店里的店员以后迅速逃离现场。

而没过多久,当地民警就将打砸的李国等人给抓获,除了损坏物品赔偿和伤员医药费,几人都被拘留了。

而这件事刚刚平息不久,时隔5天的8月9日,又发生了一起恶意伤人事件。

井岗村几个村民,在马田煤矿附近发现落单的马田村村民刘方南,几人于是迅速上去围殴刘方南。

刘方南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鼻梁骨传来剧痛,随即鲜血直流。在几人的围殴下,刘方南很快倒地……

马田村村民看到村里的人接二连三被打,于是也展开了报复行动。

8月16日,马田村村民刘志强,也带着同村的一批人,冲入井岗村打伤两个村民,把看到能砸的东西也砸个稀巴烂。民警介入后,刘志强几人被抓待几天监狱,同时勒令赔偿损失9000余元。

9月10日,从监狱出来没几天的刘志强心有怨气,又再次纠集几人将马田村一人打成轻伤。

都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井岗村村民看到马田村这种不罢休的做法,心中的怨气也是直线飙升,于是在当晚,村子里的一批人也坐在一起商议报复。

第二天一早,马田村的刘友义在去给煤矿送猪油的途中,被早已等候的井岗村人一拥而上。刘友义被痛打一顿不说,车上拉着的三百斤猪油也被撸了去。

刘友义带伤跑回村子以后,也立马叫上了一些同村人,冲到井岗村先后将李祖信和李四军的商店打砸,并打伤李祖信的女儿李桂彩。

从刘友义被打油被抢,再到李桂彩被打伤,期间不过一两个小时,但就是这短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最终使两村矛盾彻底爆发,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李桂彩被打伤以后,井岗村的村长随即打开村喇叭,动员全村人进行准备,打算对马田村进行“武力镇压”。而马田村听到井岗村居然打算这样做时,也不甘示弱,迅速组织村民进行抵抗。

村里不乏有些当过兵的,在各村领头人和这些人的的动员带领下,两村的村民便开始截断道路,占领各自村出口,在高处建立观察哨和修射击位。而在村里直接就是大量布置防御工事,将村里的土枪、炸药、雷管甚至于土炮都搬了出来,两村排兵布阵,空气中都弥漫火药味。

最先发起攻击的反而不是井岗村,而是马田村,马田村向井岗村打了一发土炮后,战斗就开始了。

在号召之下,两个村15岁到50岁的男性全部来到村外围,有枪的就爬上制高点射击,没枪的随身携带棍棒锄头刀具参加,双方你来我往,枪声响彻周边村子,烟尘弥漫。

而父母儿童们也都没有闲着,除了负责生火做饭保障后勤工作外,力气比较大的还肩负起运送伤员的任务。

在战斗没多久,马田村的刘永忠就不幸被一发炮弹所伤当场死亡;而井岗村同样有两位村民被射杀,一些人甚至打算偷摸着拿炸药前去爆破,但密集的火力使双方都不能近身,只能拼火力和弹药。

在两个村子发生战斗的那一刻,当地的派出所就迅速出动制止,但是打红眼的双方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蛮横地将民警们赶出村,冲突趋于白热化。这一天,双方出动的人数就高达2000多人。

随着冲突的进行,各村之间储备的弹药物资也越来越少,到此时说白一点就是看谁先打光手里的子弹。

而这个时候,由于马田村的求援,外村和在外面的马田村人也放下手里的工作,迅速地回村帮忙。有了外村和回来本村村民的帮助,马田村人数到第二天一下子就暴增1500多名,人数足足是井岗村一倍还多。

为了得到很多的武器弹药,马田村村民甚至直接抢劫了县属弹药库。在人数和武器都充足的情况下,马田村人从井岗村坟地、后山不断向井岗村逼近,在火力的压制下攻入井岗村,井岗村外围的大量房屋、建筑被占领。

但是,此时双方也都没有停手的意思,大家甚至隔墙扔石头、和炸药,相互射击打起了巷战,当地机关多次介入调解都无功而返。

由于派出所的力量太过于弱小,无法平息这场风波,所以只得上报。得知两村之间的事情,整个中央都震动,立刻派出武警部队进行平息。

9月12日,从省抽调的武警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两村交界处,荷枪实弹拍成两行,都防弹板将两村隔开,动用催泪瓦斯和采取强制手段抓了一些冥顽不灵的村民,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两个小时候以后,在武警、民警、其他地区抽调的人力控制下,两村受伤的村民被及时送医,所有的炮台、防御工事都被拆除,村民也全部勒令回到家中,对武器的收缴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展开。

事后根据警方统计:战斗结束后从两村搜出遗留炸药200多公斤、雷管2000余根,土炮95门,各种土枪、猎枪等共计57支,外加4台炮车。这些武器弹药,很多都是从抗战时期、解放时期就遗留下来的。

另外,两村的严重冲突导致马田村一人死亡、5人重伤;井岗村7人死亡、7人重伤,两村轻伤者超过100余人,当时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百万余元。

马田村和田岗村的这起暴力冲突没多久后,1996年我国就开始出台枪支管理规定,中国至此走上全面禁枪的道路。

而这起冲突的背后,除了无知和对国家法律无敬畏之心外,更多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