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毕淑敏、莫言、郑渊洁、麦家,一串闪光的名字,出现在《开讲啦》

2025-03-28 20:09 来源:别得网 点击:

毕淑敏、莫言、郑渊洁、麦家,一串闪光的名字,出现在《开讲啦》

以前,如果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就是作家们的“荣幸”。如今,如果作家们被请到央视《开讲啦》主讲一堂课,则是新的“荣幸”。

在《开讲啦》的演讲者中,马未都和吴晓波没有被我算到“文学大咖”中,因为他们虽然也在写作,但其作品和文学关系不大。

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是和杨振宁先生一起上《开讲啦》节目的。拍摄现场设在一所大学里。所以,这是一场事关教育的场景访谈。

莫言在节目中被大学生问道“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还这么低调?”他回答:“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你看我低调不低调?”

王蒙曾经说,他在国外看到很多莫言的作品的翻译版本。

周国平

2005年,我听方广錩教授说,周国平先生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片评研究员职称,就是在他手上通过的。

方教授只对我说了短短一句话,而我却脑补了如下两句:毕竟是在哲学片评职称,还是要靠哲学研究成果。言下之意,周国平非哲学的成果多于哲学研究成果,若不是评委手下留情,周的正高职称就悬了。

演讲中,提到了他的女儿啾啾。他说,自己的文章入选高考语文试卷后,有中学生拿着他的文章,请他做文后的阅读理解题,结果得了69分,比那位中学生的得分还低。

在回答青年人问题的时候,周国平引用了怀特海论教育的名言。他对当代应试教育是有思考、有批评的。他主张家长给素质教育加分。有的青年代表站起来提问,她拿《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书中的一段表述,问主讲人什么是“失败”。

提问环节,有人问到他三段婚姻、二次离婚的经历。他说自己的自传《岁月与性情》(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版)是一部讲“真实的人”的作品。

登上《开讲啦》讲一堂《幸福的哲学》,给我们展示了杂家周国平。

陈思和

看到满头白发的陈思和教授走上《开讲啦》的讲台,我想起了早年听他讲课时的情景。他是登上《开讲啦》舞台的文学家之中,唯一的一位在职教育工作者。

陈思和是以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身份登上讲台的。他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去开花(2019年4月27日央视播出),这次演讲和世界读书日有关。

题目乍一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陈思和的专业)无关。主持人撒贝宁介绍:莫言去瑞典领诺贝尔文学奖时,他是亲友团里唯一的文学评论家;贾平凹、余华等作家出书时,都希望他能给点意见;严歌苓,但凡有重要作品发布会,就会邀请他来对话。但是,他只为打动他的作品写评论,不喜欢的他宁愿保持沉默。

66岁的陈教授是带着道具——一本旧《傅雷家书》——上台的。他的演讲很精彩,观点很工稳,但很有价值,应该是有所准备,比我以前亲耳听他讲课要精彩。他讲《傅雷家书》和《寒夜》,还讲他自己是“吃”梁山好汉长大的,他还写过长篇小说,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退稿。在回答青年代表提问环节,陈思和谈到儿童文学和外国文学。

郑渊洁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不是专业作家,而是《童话大王》杂志的创办人和负责人。他身在北京这个媒体云集之都,经常在各种媒体露面。

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界都有很多交集,郑渊洁也不例外。比如,他对公办小学教育不满,把自己的儿子从学校拉回家里,自己教育。

在《开讲啦》的讲台上,他说:“考得不好不是学的人有问题,是教的人有问题。”在他看来,成绩不好只怪孩子不努力,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孩子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也不一样。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用50种方法去教一个孩子,看他最适合哪一种,但是我们往往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孩子。”同时,他对老师和家长们说出自己的期待:“多鼓励孩子,赞美孩子,赞美的力量非常强大,会让孩子更有学习的动力”。

易中天

易中天是一名文学评论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学。早年他去新疆支边,进入兵团第150团(我父母在147团),作品在《诗刊》、《解放军报》、《新疆文艺》、《军垦战报》上都发表过,被朋友们誉为“新边塞诗人”。他曾经在新疆八钢子弟学校教高三语文,后来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在《开讲啦》反对青年提问者,说自己不断在电视台上镜,不是为了“刷存在感”。撒贝宁在一旁笑着说:这名青年代表的提问,之前也得罪过其他演讲者。

二月河

二月河(1945-2018,本名凌解放),“落霞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500多万字,他是用笔写出来的,屏幕上展示了他的手稿。“我不会用电脑打字”,他说。

二月河用河南话的演讲中,他从“反腐”开始讲,认为:反腐应该从教育开始,腐败的后果让国必亡,令人不寒而栗。腐败是从教育开始的,小学生积极地竞争班干部,因为当了班长以后可以免交作业,所以去竞选。

腐败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有文凭不一定有文化。有人说文天祥是状元,同时也有文化。二月河提出反例:秦桧也是状元,他就没文化,相反,岳飞的母亲,可能只认得几个字,却把岳飞培育成了民族英雄。

他是《开讲啦》讲台上,唯一一名没用普通话演讲的嘉宾。

叶辛

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是2017年登上《开讲啦》的。

他一开始就说自己最近去了湖南永州,他从《捕蛇者说》开讲。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柳宗元?他写过《永州八记》《捕蛇者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200年以后,很多人依旧知道柳宗元,“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1969年,叶辛19岁那年,他坐了56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从上海去往贵州,开始贵州插队的生活,这是叶辛创作知青文学的名作《蹉跎岁月》《孽债》的生活基础。

提问环节,有一个曾经去贵州山乡留守儿童学校支教的女青年,她问:“年轻人应该去大城市打拼,还是去小县城发展?”叶辛首先对她支教的行为表示感谢,又说:应该在大城市里留下。

还有一个青年代表问:您会不会用当年的知青经历教育子女?叶辛回答:我太忙了,没有给儿子说过,但是儿子是学编导的,带了摄像机,去贵州拍我当年住过的地方,村民告诉我说,我儿子流眼泪了。

小结

以上文学大咖之中,我只见过陈思和、叶辛二位。

周国平、陈思和、易中天三位是在大学任教,谈教育理所应当。其他三位,“隔行”谈教育,实属演讲、生活和创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