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蓝盔下的坚守——维和烈士申亮亮用生命作界碑,听听他的故事。

2025-07-29 08:16 来源:别得网 点击:

蓝盔下的坚守——维和烈士申亮亮用生命作界碑,听听他的故事。

以身为盾,舍身阻爆。

黄沙中的军旅初心

河南温县的一个夏夜,少年申亮亮躺在麦垛上数星星,远处传来火车轰鸣声,他攥着父亲给的旧军帽喃喃:“总有一天,我也要穿上军装。”这个生于1987年的农家孩子,血液里流淌着中原大地的质朴与坚韧。18岁那年,他放弃广东工厂的稳定收入,报名参军。新兵连的第一次五公里越野,他背着体力不支的战友冲过终点线,迷彩服被汗水浸透的模样,让连长记住了这个“拼命三郎”。

在集团军工兵团,他像海绵般汲取军事技能。当同龄人沉迷手机游戏时,他整日泡在车场研究装备,将全营几十台机械的参数刻进记忆。2010年吉林洪灾,23岁的他驾驶冲锋舟在浊浪中往返17趟,救出50余名群众,被救老人攥着他军徽的手,成了他珍藏的军功章。

三叩维和之门

“报告!我申请参加马里维和部队。”2014年的初雪覆盖长春军营时,申亮亮第三次将请战书放在指导员案头。前两次因体检指标波动被列为替补,这次他带着半抽屉药瓶和五斤重的训练笔记而来。封闭集训期间,他顶着40度高烧完成拆弹模拟训练,迷彩靴倒出的汗水在水泥地上洇出深色印记。当最终名单公布时,这个把微信签名改为“勇敢、勇敢”的河南汉子,在给母亲的电话里笑出了眼泪。

2016年5月18日,马里加奥的烈日炙烤着红土地。申亮亮作为工兵分队骨干,带领战友用钢板构筑防御工事。沙尘暴袭来时,他脱下防弹衣盖住精密仪器,自己却被碎石划得满臂血痕。当地孩童送来芒果,他变魔术般掏出大白兔奶糖交换,蹩脚的法语“和平”说得像首歌谣。

37秒的永恒

5月31日的银河特别明亮。20点52分,哨位监控画面里,申亮亮突然挺直脊背——夜视仪中浮现的车辆轨迹异常。多年后,作战记录仪仍清晰留存着他最后的语音:“2号门发现可疑目标,时速超80公里!”

当500公斤炸药在37秒后爆燃时,这个能把挖掘机玩出绣花功夫的机械专家,做出了人生最精准的操作:左手持续向指挥所传输数据,右手将战友司崇昶猛推出岗楼。监控画面定格在他转身迎向火光的侧影,像尊青铜浇筑的守护神。爆炸震波掀翻12吨重的步战车,却未能撼动他挺立的身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食指仍紧扣扳机,保持着射击姿势。

木棉花开的方向

运载烈士遗体的专机穿越云层时,温县烈士陵园的白玉兰正次第绽放。申亮亮永远不知道,他生前资助的贫困学生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也不知道被他推开的司崇昶在病床上学会走路后,又回到了维和战场。他的墓碑旁,母亲埋下从马里带回的沙粒,父亲颤抖的手指抚过“人民英雄”四个鎏金大字。

2023年清明,第八批维和部队在加奥营地升起五星红旗。战士卞龙轻抚纪念墙上的名字:“亮亮,我们替你守着和平。”当年被救的23名战友中,已有17人次重返马里。风掠过沙漠,带着中原的麦香和地中海的潮声,仿佛那个爱笑的老兵仍在说:“别担心,我守着大门呢。”

后记

在申亮亮纪念馆,参观者总会驻足于玻璃柜里的物件:半盒没吃完的降血压药,写满装备参数的笔记本,还有张泛黄的纸条——“等我尽忠回来就尽孝”。这行字被扫描进全军忠诚教育教材,化作万千迷彩服胸前的滚烫心跳。当加奥的孩子们用中文唱起《茉莉花》时,沙漠的星光总会特别明亮——那是来自东方的守护,是蓝盔之下永不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