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生活 > 正文

​杂交水稻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第一代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

2023-10-08 12:19 来源:别得网 点击:

杂交水稻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第一代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

杂交水稻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很多人开始讨论他的成就,其中最多的就是杂交水稻。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也是是我国培育杂交水稻的奠基人。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袁隆平院士还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认为,袁隆平院士已经功成名就,应该退休了。

一:杂交水稻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

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

之后,10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聚集到海南,他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又在农场支起了小黑板,给全国各地科研工

从“吃饱饭”到“吃得好”“更健康”

“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2018年11月22日,在接受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颁发的奖杯时,袁隆平表达期望。

这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奋斗目标。尽管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取得每公顷产量18吨的成就,但袁隆平并不满足。他告诉

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后,袁隆平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由他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从过去强调产量,向兼顾绿色优质目标转变。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30多个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超过30%,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可不是发现哦,是由我国袁隆平发明的。 1995年8月,袁隆平宣布:中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中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中国推广。

1998年8月,袁隆平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 *** 拨款支持。

不过袁隆平对于研究杂交水稻的设想是从1960就开始了,然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造福了人类

二:第一代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

中国是世界最早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由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等培育成 功。该品种根系发达,分孽力强,茎杆粗壮,穗大粒多,适应性 广,产量较大。在同样条件下,一般比普通水稻增产二成,平均毎亩可增产100斤以上。这是世界最早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

三:中国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由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以及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设立,于2019年5月正式揭牌。该中心的主要目标是选育出适合非洲当地需求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水稻品种,助力非洲提高本土水稻产量。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杂交水稻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第一代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第1张图片-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