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已经工作了的学长学姐们,交通运输专业毕业了出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工作具体是

2024-04-07 11:51 来源:别得网 点击:

已经工作了的学长学姐们,交通运输专业毕业了出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具体)?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本人是同济大学交通规划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去年秋招主要投的是互联网大厂算法和智能交通企业算法岗,拿到不少offer,目前从事AI算法在交通领域的落地研究。之前接受赛文交通网采访时聊到工作选择的问题,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链接,相信会有一些共鸣~

再来说说咱们交通专业。上个月我导师在某会议的答辩现场,专家组组长抛出一个问题:交通工程领域普遍存在“虚、软、非共识”等问题,你如何看待?

是不是很尖锐。。但确确实实说到痛点了。

读过研究生的各位都心里都有数:交通是一个很大的学科类别,交叉学科众多,没有什么核心理论体系,很多论文都套用模型或者小修小补,少有应用价值。而且国内目前开设交通专业的学校不在少数,毕业生大把,但现实是,如果不想去工地或者小的设计院,本科生很难在高学历遍地的职场站住脚;读研可以说是必须的,给了绝大部分同学多一些找工作的选择,但其实就业满意度并不理想,因此百度上大堆劝退。

我的观点是,时代是会变的。无论是土木交通,生化环材,还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都会经历一个起伏周期。就像土木从2005年至2015年都是热门专业,互联网从2015年至今如火如荼,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新的产业崛起,也会有一些产业遇冷。但这绝对不代表它们不重要,没有光明的未来。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扶持智能交通建设,各个省都出台了“交通强国”部署文件,这是白纸黑字非常清楚:交通在5-10年内将快速发展,因此我们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也将迎来了新的机遇。

然后想说说就业。

交通专业的出路欢迎看下面这篇文章~

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给大家总结一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去向。

总的来说,交通类研究生毕业去向还蛮宽泛的:1.设计院和研究院2.公务员和选调生3.互联网类4.车企5.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其他。下面展开说说:

毕竟都是土木类的,去设计院的人数占比依然最高。同济的口碑决定了拿到设计院的offer是比较容易的,当然,除了中规院、交通运输部下面的研究院这种TOP级别的还是难度比较大。从单位来看,博士去非上海地区的该类单位包括: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硕士去非上海地区的该类单位有: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电力设计研究院、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珠海市交规院、广州市高速公路、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浙大中控、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国民航机场集团西南分公司、中规院西部分院、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广东市/省交规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研究院、广州地铁、湖北省交规院、中国民航机场集团东北分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武汉市政、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中交路桥、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等(太多了,写了一部分)。上海地区的设计院包括:上海公路桥梁、上海市政、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建、上海民航机场设计研究院、中铁上海设计院、上海申隧建设工程咨询等等。

优点:稳定,大概率有户口(包括北京,甚至可以解决配偶户口)。缺点:收入较低,上升通道中规中矩,考证熬资历积累经验。

大趋势是,逐年增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卷。十月份开始我们这届有一半在准备公务员/选调生考试,据说东南更多。从结果来看,上岸的人真不少,比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嘉兴市委组织部、江西省委组织部、成都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委组织部、江苏省委组织部、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市委组织部、杭州市交通局、云南省交通厅、上海长宁区发改委等等。大概占了1/5。大家普遍都认为选调和公务员稳定,能实现政治抱负。同济交通去地方、省、甚至中央交通运输厅的每年都不在少数,算是有一定优势吧,但未来发展还是要靠自己。

转码,对于无论是生化环材还是大土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去尝试的方向。互联网的起薪确实比设计院高不少,而且岗位包括算法、数据、开发、产品、运营等等,技术迭代快,落地效率高,工作氛围更轻松一些,所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互联网公司。我们这届签互联网的也有几十人,包括阿里、字节、网易、腾讯、拼多多、快手、微软、美团、携程等纯互联网企业以及华为、小米、海康、oppo、vivo、上海电科、卡斯柯等半互联网或半制造类的企业。

比如滴滴(北京),海康(杭州/上海/成都),华为(深圳和杭州),阿里云(杭州),阿里高德(北京),腾讯地图(北京),腾讯云(深圳),百度(北京)等等。

上海是汽车之都嘛,同济研究生都在嘉定校区,靠近上海汽车城,周边车企巨多,因此今年去车企的伙伴也有十来人,包括泛亚、上汽、星云互联、蔚来等等。

我认真看了一下,发现我们这届毕业生去向真的多哈哈哈哈。给大家列举一下:上海机场、上海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地铁、招行信用卡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国银金融租赁等等。高校一般是博士,比如深圳大学、宁波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去985任教的基本没有(想要当老师的建议出国读博或博后)。听说非升即走有点坑,但高校还是香饽饽。

我个人认为,交通行业的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只不过近几年受到互联网冲击比较严重,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设计院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只要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未来也会有一席之地。伴随交通强国的号角,身处交通行业内的企业也在审时度势,开始转型,每年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其中不乏很多人逐步成为项目负责人、小组组长、行业精英甚至勘察设计大师。这么看,坚守也未尝不是一种机遇。

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以上是我的一些陈述和观点,希望和大家多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