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赤眼蜂是现在植物保护上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一种昆虫,其应用范围较广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重要类群之一,在自然界中种类多,数量大。据文献报道全世界膜翅目昆虫大约有10万余种,其中许多种类与农林害虫长期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有关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赤眼蜂是赤眼蜂科(Ttichogrammatidae)的总称,包含多个不同属。赤眼蜂属(TrichogrammaWestwood)是最广泛用于防治的赤眼蜂属。早在20-30年代美国已开始用于防治小蔗螟(DiatraeasaccharalisFabricius)、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苹果蠹蛾(Cydiapomomellalinnaeus)等。70年代起,应用赤眼蜂防治美洲棉铃虫(Heliothiszeaboddie)进行了大量工作。前苏联于1934年前后开始应用于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Hubner)]、菜粉蝶(PierisbrassicaeL.)、黄地老虎(Agriotissegetumschiffer-Muller)等,防治面积比较大。70年代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把赤眼蜂的繁殖散放作为害虫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的赤眼蜂种、防治对象和防治面积在不断增加,繁殖释放技术不断发展成熟。
赤眼蜂是卵寄生性昆虫,大多数种群以鳞翅目昆虫的卵为寄主,寄主范围较广,同一种赤眼蜂可选择多种昆虫卵作为寄主寄生,在同一寄主中也可发现多种赤眼蜂。其中赤眼蜂对环境寄主有一定喜好性。现阶段用于防治的主要种群有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closteraepangetchen)、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Viggiani)、广赤眼蜂(TrichogrammaWestwood)、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Ashmead)、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aepangetchen)。
一、赤眼蜂的作用机理
1、主要信息素及作用机理
赤眼蜂根据生物信息素寻找寄主卵,并且在其寄主卵内产卵,破坏害虫卵的结构,防止幼虫的孵化。寄生蜂与其寄主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互利素、利它素和标识信息素的存在部位、化学成分以及在寄生蜂对寄主的寻找行为、产卵行为和产卵后行为有重要影响。
调控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的信号物质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信号;另一类是物理信号。此外,还有影响寄生蜂行为变化的外界因子,诸如气候条件、寄主密度、寄生蜂所在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疾病因子,以及内部因子(主要包括寄生蜂的遗传物质组成、生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等)。尽管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是受多种因子的互相作用,但是化学因子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化学信号沟通以后,某些物理信号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将来源于寄主植物、寄主本身或两者的混合物以及与寄主植物有关的生物,能够引起寄生蜂产生一系列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通称为化学信息素(Semiochemical)。寄生蜂是通过触角、足跗节和产卵器上的化感器来识别这些化学信息素。
2、寻找寄主过程
在寄主寻找过程中,寄生蜂总是倾向于在一定的栖息地进行搜索。寄生蜂对寄主的攻击,不仅仅是因为寄主本身,而且还与其寄主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有关。这种环境对于寄生蜂是合适的、理想的。栖境偏好的形成除了因为这一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比较适合以外,更重要的是寄生蜂在寄主栖息地定向过程中受化学刺激物所支配,寄主植物所散发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植物气味)起到一种关键作用,这类由寄主植物散发的化学物质称为互利素或协同素。植物气味物质具有挥发性高、成份多以及数量大等特点,能够引诱寄生蜂在较远的地方产生定向反应。寄主植物源互利素常常是寄生蜂寄主栖境定位的重要化学线索。
寄主的栖息地一般是由多种生物群落组成,寄生蜂必须借助那些与寄主有关的信号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一旦寄生蜂进入寄主存在的小环境,就开始不停地飞行,最终找到寄主。
二、赤眼蜂的繁育散放
1、赤眼蜂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殖
一般每头赤眼蜂成虫最多能产卵213粒,最少35粒,平均112.8粒。每头成虫可寄生松毛虫卵平均5.7粒,1粒松毛虫卵内可繁殖30多头;柞蚕卵最多175头,天蛾卵80头。赤眼蜂的世代历期很短,整个发育过程都在寄主卵内渡过,历经一个世代平均需有效积温为235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5℃。在25℃左右温度条件下卵期1.5~2d;幼虫期1.5d;前蛹期(老熟幼虫)3d;蛹期末天;羽化出蜂约经1d.繁蜂最适宜温度为25℃。在30℃以上则发育不良,体色变黄,活跃,寿命缩短。20℃以下发育迟缓,蜂体变大,体色较深,活动迟缓,寿命较长。湿度以70%~90%为宜,温度过大,寄主卵容易霉烂,子蜂发育不良。温度低赤眼蜂发育停滞,寄主卵容易干瘪,成虫产卵量少,寿命短。在阴暗条件下成虫极少活动,寿命长。赤眼蜂有正趋光性,在强光下特别活跃,但寿命缩短。人工繁殖赤眼蜂需要有蜂种、寄主卵、繁蜂室和一定的低温冷藏等设备。蜂种选择:国内记载的赤眼蜂有12种。各种赤眼蜂对寄主及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适宜的蜂种很有必要。根据赤眼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可分为三种活动类型。即:林间活动型:多喜寄生在林间树木上或果树害虫的卵块上,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tidendrolimi)。平原活动型:多喜寄生于旱田作物害虫卵上,如寄生在玉米螟、棉铃虫等卵内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沼泽活动型:一般多喜在沼泽地作物上活动,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即日本赤眼蜂。种蜂来源最好采集本地蜂。
2、包装、标志与标签
采用散装和容器装。包装容器要求清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等现象。每批产品包装规格、单位、质量必须一致。如用塑料箱包装,严禁二次污染。凡经过上述抽样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可挂(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包装或标签上标明品种、质量、生产单位、产地、采用标准号、采收日期。
3、运输与贮存
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防止机械损伤。同时应保证运输工具无污染。运输时防止日晒、雨淋,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贮存时必须放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并远离热源。防止日晒、雨淋、冻害及有害物质的污染。
三、赤眼蜂在不同农田中的应用
1、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是为害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的主要虫害。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是赤眼蜂将蜂卵产在玉米螟的卵粒中,达到消灭玉米螟卵的目的。保证蜂卵相遇是确保防治效果的关键技术所在。因此要准确掌握玉米螟发育进度和产卵动态。以确定暖蜂和最佳放蜂期。在放蜂技术上做到三统一,即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放蜂,统一放蜂时间,统一放蜂方法。并且优质的蜂卡、强壮的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成功的关键。赤眼蜂是人工通过柞蚕卵做为寄主繁殖的,放到农户的蜂卡已是即将羽化的寄主卵,在自然温度下1~2d就能出蜂,所以蜂卡发放后,要及时放到田间,最好当天放下去。赤眼蜂是变温性昆虫,放蜂时如遇连雨天,可以在低温下存贮(1~5℃)1~2d,切勿堆积、高温、日晒或雨淋,放蜂布点要均匀,保证赤眼蜂遍布整个田间,否则田间蜂量不均,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蜂卡要反卷在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不能直接放在玉米叶腋处,以免风吹或被雨淋掉。蜂卡切忌与农药、化肥等有刺激性物品堆放在一起,如田间已施用农药防治其他害虫,应在施药后3d再放蜂,否则会直接影响放蜂效果。
实验表明赤眼蜂在玉米螟防止效果上成效显著。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使用,既增加有益天敌的数量又保护了田间原有的天敌种群,使天敌数量逐年增加,对害虫自然控制能力逐年加强,生态效益显著。
2、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稻螟赤眼蜂,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在害虫产卵始盛期开始放蜂,每隔2~3天放1次,连续放3次。放蜂应均匀,一般每亩为3~5处。放蜂的方法,是把即将羽化出蜂的卵卡放入竹筒,或放入用大而厚的植物叶片制成的放蜂筒内,并用小棍连接成“T”字形,插于田间,略高于作物。放蜂10天后,即可根据卵色变化检查寄生情况,注意寄生卵应呈黑色。此法大面积防治效果一般可达70%以上。
3、在绿色蔬菜上的应用
利用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每隔5-7天放一次,连续放蜂3-4次,寄生率80%左右。
4、防果树害虫
在果树食心虫防治上应用广泛,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的结果表明当一棵果树中存在最低量为100粒果树害虫虫卵时,释放赤眼蜂雌蜂数量为5000~15000只,计算其防治效果为63.5%~67.3%,实验结果很少发生变化。当在树上害虫虫卵密度最高为150~200粒,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雌虫数量为22500~30000只个体时,能得到最高的生物防治效果为85%~88%。
赤眼蜂能够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广翅目、脉翅目、同翅目等7个目44个科203属400多种昆虫的卵中,消灭多种害虫于卵期,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美国、加拿大成立了很多天敌公司,赤眼蜂作为商品生产出售。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于1982年成立了赤眼蜂全球工作组,并定期出版赤眼蜂刊物作为国际间经验交流之用。赤眼蜂可以在室内用其他代用昆虫的卵或“人造卵”大量繁殖。当害虫卵发生时,及时到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可达到消灭害虫于卵期的目的。释放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可以保护自然界多种害虫天敌,节省农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刘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3,(02)
[2]刘玉升.赤眼蜂及其应用前景[J].农药市场信息,2008,(23)
-
- 刘亦菲首部婚恋剧未播先火:但凡她拖后腿,都压不住这群王炸配角
-
2025-03-18 01:51:20
-
- 十大珍贵中药材
-
2025-03-18 01:49:04
-
- 《怪之天守物语》“忘神”的爱情故事,人性灰色地带的突破和警示
-
2025-03-18 01:46:48
-
-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立碑写碑文,为何又下令“推碑、鞭尸”?
-
2025-03-18 01:44:32
-
- 张玉娇:赵本山的女徒孙,因春晚走红,住豪宅戴翡翠,公开整容
-
2025-03-18 01:42:16
-
- 93年湖南两村械斗:5000余人混战34小时,出动省武警队才平息风波
-
2025-03-18 01:40:01
-
- 杭州西湖的景点介绍
-
2025-03-18 01:37:45
-
- 五代十国之闽国-中原人入闽立国,后人昏庸被南唐所灭
-
2025-03-18 01:35:29
-
- 小说:美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人从身后勒住脖子,怎么也挣不开
-
2025-03-18 01:33:13
-
- 湖南广电“都市大直播”的成功之路
-
2025-03-17 04:31:44
-
- 暴雨冲垮的“京城第一酒店”到底多奢侈?耗时8年造价8亿上万一晚
-
2025-03-17 04:29:29
-
- 21本好看的霸道总裁言情小说推荐
-
2025-03-17 04:27:13
-
- 俄罗斯深不可测的君王-亚历山大一世,从一路溃逃到欧洲救世主
-
2025-03-17 04:24:57
-
- 中国慈善第一人李春平,平均一天捐7万,他是从哪得到的巨额财产
-
2025-03-17 04:22:41
-
- 基辅会战:66万苏军被俘,苏联最耻辱一战,不经意改变了二战走向
-
2025-03-17 04:20:26
-
- 被下架后二次爆红,《巨婴国》究竟是否值得一读?
-
2025-03-17 04:18:10
-
- 日本国宝级“花魁”:15岁出道29岁退隐,美到英国女王都吃醋
-
2025-03-17 04:15:54
-
- 南大碎尸案家属撤诉引来质问,刁爱青姐姐:太无奈,我们还要生活
-
2025-03-17 04:13:39
-
- 《调音师》印度悬疑佳作,在五十多次反转中,揭露人性的丑陋
-
2025-03-17 04:11:23
-
- 马云好友钱峰雷遭人砍伤!身家上亿花7亿买豪宅,曾为汶川捐巨款
-
2025-03-12 11: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