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电击、洗脑,杨永信卷土重来的背后,是中国父母在“撑腰”

2025-03-19 11:57 来源:别得网 点击:

电击、洗脑,杨永信卷土重来的背后,是中国父母在“撑腰”

这两天听了一个很让人震惊的消息:

杨永信又出来害人了!

网上有人爆料,杨永信近期以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身份,出席参加了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大会、精神科培训开班仪式。

现场的网友发文表示:

“我根本不想跟着杨永信学习,我想回家”

这是那个发明“电疗戒网瘾”而臭名昭著的恶魔杨永信吗?

你别说,还真是!

即便在2009年,杨永信用囚禁、电击、殴打、洗脑的方式“治疗”网瘾被曝光,网戒中心被勒令关闭,也没有对他造成多大影响。

不仅副院长的位子没丢,现在还坐在精神科培训班开班仪式的讲台上,成了指导老师!

真是让人不禁感叹: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01

有网瘾,电电就好了

1962年,杨永信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出生,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境虽然一般,但杨永信也是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性格自信开朗。

但,从上小学开始,杨永信的生活就不再那么无忧无虑了。

因为村里人造谣,杨永信很难融入孩子们中间,甚至只要他出门,就能听到各种伤人的话。

被同学欺负,杨永信回家告状,可爸妈却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

孩子之间玩闹,多大点事!

被同学孤立,得不到父母支持,杨永信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办法。

1982年,20岁的杨永信考上了山东沂水医学专科学校,成为河东区那年少有的大学生,也逐渐与父母断绝了来往。

大学期间,他学习临床专业,研究精神病人,钻研心理学。

毕业后,顺利进入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

因为学历低,杨永信只能帮老教授打下手,于是他又自考获得了本科文凭。

杨永信想要有所作为,在医院站稳脚跟,于是天天埋头钻研精神疾病,但是钻研了20多年依旧毫无头绪。

直到有一天,诊室来了一位家长,拉着自己12岁的儿子,哭着问:“医生你看看我儿子得了什么病,怎么医,你救救吧……”

杨永信跑去看热闹,得知孩子染上了“网瘾”,突然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觉得自己可以在“网瘾”治疗上努努力。

在朋友的撺掇下,2006年1月,杨永信成立了网络成瘾治疗中心。

只是谁都没想到,作为治疗中心里“行为矫正室”的十三号室,后来会成为无数人的人生噩梦。

这间屋里,只有一张普通医用床、一张椅子、一台仪器。

每个进入十三号室的孩子,不管进去之前多不听话、叛逆,出来都像换了一个人,变得乖巧懂事。

有个亲历者说:

“我妈很惊讶,她教育了20年都不听话,这个进去才几十分钟马上就变样了。”

他妈妈连忙称赞杨永信:

“杨医生简直就是救世主,效果立竿见影。”

这在家长们看上去很神奇的事,其实只是恶魔在弄虚作假罢了!

02

恶魔还是救世主?

那台放在十三号室里的仪器,杨永信叫它“稻草人”。

这是一台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杨永信用它来治疗包括网瘾在内的一系列“精神疾病”。

不听话的孩子、早恋的女孩、同性恋.......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不听话,都可以进十三号室“电一电”。

治疗时,杨永信会把孩子绑在床上,拿着那个仪器从头开始电击。

强电流通过身体的一瞬间,肌肉会不自觉抽搐,一股剧痛冲进大脑,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痛苦。

每次电击,强度都会逐渐增大,从5毫安到10毫安,不乖的孩子甚至能享受一次70毫安的电击大礼包。

而医学研究表明,人最大承受程度不到3毫安,甚至出于人道主义,只在狂躁型精神病抽搐型患者发病时使用。

疼还是其次,随着强度增加,病人会出现出血、大小便失禁、精神恍惚,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伤。

除了电击,在杨永信的治疗中,还有心理治疗。

孩子每天要写日记,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感恩的话,不能出现一点悲观情绪。

如果被发现有消极情绪,那就要去十三号室接受治疗。

平时他们还会唱杨永信编写的歌,歌里尽是对他的歌功颂德。

每个人都要唱,如果唱得不够大声,被发现了,就要去十三号室接受治疗。

每周会有一次心理点评课,杨永信站在教室中间,引导着孩子对父母读他们写的日记。

孩子们念得泪流满面,父母们听得泣不成声,杨永信站在中间,笑得满脸褶子。

但私下,孩子们被问到今天是否是发自内心的大哭,都会默契地笑:

“谁敢不哭,不哭就会被打被电。”

父母以为戒网瘾中心让孩子变得“健康”,但杨永信创造出的,是一个个迎合父母的“傀儡”,父母和杨永信喜欢什么样,他们就装成什么样。

为的只是能够活着走出戒网瘾中心,少受一点苦。

在杨永信的戒网瘾中心,父母全程陪同孩子一起改造,共同吃住。

有孩子在接受治疗后,对父母控诉杨永信的罪行。

但父母却不相信,一个受过国家津贴的优秀医生,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

最绝望的是,一个男孩被带进十三号室接受电击的时候,他的母亲在窗外喊:“加大剂量电死他”

在父母看来,杨永信就是救世主,不管多让人头痛的孩子,只要治疗,就能变得听话乖巧。

而在孩子眼中,杨永信就是恶魔,而送他们到“魔窟”的父母,则是恶魔的帮凶!

03

孩子的问题,出在父母身上

2008年,央视的纪录片《战网魔》将杨永信和他的戒网瘾中心推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

杨永信火了,他的戒网瘾中心成了无数家长心目中拯救孩子的希望。

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种类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错的就是错的,再掩饰也是错的。

江西省南昌市戒治中心,16岁的王伟喝洗衣液自杀,被抢救成功,后死于电击台上;

安徽省合肥市正能教育中心,18岁的李敖白天在阳光底下罚站,晚上被用手铐吊挂在窗户上,持续40个小时,最后因水电解质紊乱身亡;

广东省广州市青年教育中心,13岁的李毅清在一次劳动教育过劳死。

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失,背后是恶魔们为了各种目的对孩子进行惨无人道的摧残。

父母之所以将这种现代“集中营”当做救命稻草,究其根本,是父母的自以为是!

央视记者在采访临沂市网戒中心时,借助心理点评课,在课上问在场的父母:

“你们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手。”

台下的父母几乎都举起了手,有的父母脸上挂着骄傲的神情。

父母们总以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私人物品,必须要对他们言听计从。

出了问题,也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和家长没有一点关系!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意识到,孩子之所以沉迷网络,就是因为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记者私下采访过那些“坏掉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游戏?

有的孩子说:“他们一吵架动不动就打我,我有苦说不出,只能打打游戏发泄情绪。”

有的孩子说:“他们太忙了,回到家没人陪我玩,不玩游戏玩什么?”

有的孩子说:“他们老是无缘无故地骂我,只能通过打游戏缓解压力。”

你看,问题明明出在父母身上,但父母却认为是孩子“坏了”!

为了矫正孩子的行为,讲道理、打孩子,却越管越叛逆,最后只能求助外力。

即便是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关闭后,同样类型的豫章书院还在火热招生。

不同的名字,却有着一样的内核。

打着“还你一个懂事孩子”的名号,做着集中营的勾当。

只要父母们还一意孤行地认为孩子不听话是他自己的问题,那么杨永信之流就永远不会消失!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明白:

没有一个孩子是“坏孩子”!

只有真正去理解孩子需要什么,包容孩子和自己的差异,多花点心思教育、陪伴孩子。

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权利,给予他们理智上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去改变,去长成父母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