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得网 > 百态 > 正文

​纪录片《出路》:透过主人翁的出路,看待我们自己的出路

2025-06-05 03:25 来源:别得网 点击:

纪录片《出路》:透过主人翁的出路,看待我们自己的出路

4月30日,纪录片《出路》在某平台付费播出。其实早在2018年此片就开始点映,直到如今有2万5千名观众,并且反响热烈,直指人心。

本片讲述了来自三个不同家庭的孩子的出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三个家庭中找到自己所处的环境。

01

片头开始,便是身处大山的马百娟 ,一边走路,一边诵读自己的理想。她唱歌一样的声音,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对于未来充满期待。这种快乐一直被渲染着,她的整个世界观都来自于被粉饰过的书本以为我们身处的世界都是美好。

在一些落后的山区,有许多像马丽娟这样的孩子,思想闭塞。痛心的是3年后,马丽娟的脸上再也没有笑容,一脸的漠然。全家虽然搬到了环境较好的宁夏,其实家庭还是被贫穷笼罩着。

马丽娟学习成绩不好,选择了退学。马丽娟到市里找工作,进入了一家酒店,她什么都不会,年纪又达不到。

最让人揪心的是,马丽娟说,"扫地呢。"

此时的马丽娟肯定希望到市里工作,这是她摆脱命运的唯一出路,然而还是关闭了。

后来,三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站在一起,除了马丽娟,另外两个都是大肚子。画面看似明艳,实则触目惊心,表达了这就是马丽娟的最终归宿:过早的嫁人,生孩子,成为一个普通的农妇。

果然,马丽娟16岁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让人唏嘘不已,生而为人,她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一切都被安排。只是那时是2012年,如今8年过去,期望身处贫穷地方的孩子读更多的书,有更多的选择权。

如果马丽娟没有过早的嫁人,她可能像很多农民工一样到沿海地区打工,身处流水线,倚靠加班,挣一份几仟元的工资,完成她挣1000元的愿望。未来的出路可能不多,但还有较小的概率改变,只是这是如果。

02

片中第二个人物是徐佳,他身处中部省份湖北。这里的环境居中,正好作者本人也身处湖北,有许多一样的感同身受。同时,也是绝大数人的环境。

对于徐佳来说,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出路。所以他复读了三年的高中。他的家庭不像马丽娟,母亲虽然只是打工者,但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出路,她愿意受苦受累,也要供徐佳读书。这一点难得可贵,或许她知道打工太累,不想让儿子重复这条路。

徐佳考上大学,找工作,买房,结婚。成为大多数的人。他的选择明显较多,但为了母亲,他选择了走平稳的路线。

他虽然是自己的选择,但带有一定被选择的因素。或许这是一种承担,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考虑自己的时候有限,更多的是亲人的感受。

03

身处北京的袁晗寒,17岁时被母亲带回了家。对于许多人来说,辍学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对于袁晗寒家庭来说,这只是放弃一个选择而已。

辍学在家的袁晗寒,并不急需做什么,她反而想的是如何对抗这种虚无。经过一段时间后,她画画,最后又开了一家咖啡馆,可能生意不好,没过多久又关了。

三年后,袁晗寒已经到德国留学。后来又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她似乎从来操作心生存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她的人生来自富裕家庭,只有少部人可以过上她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04

3个阶层,3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们似乎折叠于人世间,永远不会平行。

马丽娟们一直被长辈操控,没有自主选择权,是被安排的人生。徐佳们为了家庭,一直努力着,被间接安排。虽然看似主动,其实他担负着责任,像是我们大多数人,为了别人活着,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感受。只有袁晗寒,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前两者都是物质层面,而袁晗寒其实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个需要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对应了马斯洛需求层次。

阶级似乎成为他们发展的天花板。可是每个人都面临着出路,农民的出路、商人的出路、自媒体的出路等等。就边此片导演郑琼的出路是请手下留情,给我的片子一个还钱的机会。为了拍摄此片,郑琼欠了15万元的佘款,希望通过网络销售变现一部分,还欠款的一部分。

为了打破阶极,让自己的后代在出路的问题上有更多选择。正如有人说《出路》道出了残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有出路。为了不再恶性循环下去,也许结果并不美好,但我们唯有努力。